亞當似乎是個例外。因為《聖經》的作者並沒向我們敘說他少年時的頑皮。或許作者也像曹雪芹那樣,也來個“真事隱去”,不妨“假語村言”。
不過,亞當有著孤獨與寂寞的思緒,耶和華卻是看出來的了。其實,對於一個沒有母親、沒有兄弟姐妹的亞當來講,孤獨、寂寞、無聊、難耐、鬱悶等等情緒,是在所難免的。亞當就像是一個打工的單身漢,樣樣事情都得靠自己。在他所處的環境裏,除了“悅目”的果樹,和那可以裹腹的果子,再無別的什麼了。亞當既然是個人,自然有七情六欲。然而亞當是擺在我們眼前的成年人——一個伊甸園別墅惟一的男子漢。
他似乎向耶和華暗示過自己的孤單難耐,需要一個女人。耶和華雖然認為“人單獨生活不好”,卻又遲遲不幫他造一個女伴侶。但按考門夫人的看法,這是耶和華上帝在考驗一個人。而且,隻有當你單獨處世時,你才能親近眾神。考門夫人舉了幾個例子:
①人在獨處之時
一個人獨處之時,他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感覺:或是感到孤單寂寞;或是覺得幽靜閑適。
如果獨處而沒有父神作伴,那是非常淒涼的;如果父神同在,他就會品嚐到天國的快樂!
主的行為已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屢次退隱獨處,以便單獨親近父神,對父神的話深信不疑:“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
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的最大神跡,乃是在他們單獨親近父神的時候出現的;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在單獨親近父神的時候,被賜名為以色列;約書亞單獨親近父神的時候,得到給以色列分派地業的保證;土師基甸和耶弗他在單獨親近父神的時候,受到父神的重要差遣;摩西獨自在曠野中時突然見到神的異象;意大利營的百夫長哥尼流在獨自禱告的時候見到天使;使徒彼得獨自在房頂上與父神接近的時候,受托到外邦人那裏去;施洗約翰獨自住在曠野,並且獨自在拔摩海島上得到最大、最深奧的啟示,寫出《啟示錄》。
我們要深深體會與父神單獨相近的益處。如果沒有這種親近,就像樹枝失去與主幹的關聯,就會失去力量的源泉,各種屬靈的福分也會遙遙無期。我們不但剝奪了自己的祝福,也剝奪了別人的祝福。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得到祝福,也就不能把祝福分給別人。
單獨親近父神也許要減少一些我們接觸外界的工作,卻可以大大地增添我們的靈力,奇跡也就出現了,“不見一‘人,隻見神在那裏”。
②凡被神重用的人
凡被神重用的人,都先有一個特別等待的時期。摩西的40年,保羅的3年,主的30年,都是頂好的例子。可是神給我們安排一個等待的時期、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不能忍耐,我們以為太無聊了。我們常不能了解神的好意,以為自己被神厭棄了。
要知道,神有時給我們工廠,有時也給我們憩所。他給我們出發的日子,也給我們等待的埋藏。無論在工作中、在休息中,他的愛毫不改變;雖然我們看不見、聽不到,他的愛依舊。所以安息吧,存著感激的心接受神為我們安排的時問和場所罷!
③孤獨是聖賢的特征合群是一般人的本性,孤獨則是聖賢的特征。一般人喜歡隨波逐流,卓越的偉人則特立獨行,做中流砥柱。
昧著良心與世俗妥協,為了獲利享樂,追隨最新的宗教潮流,是普遍的。但犧牲一己的利益,遵行神的旨意,奉獻在祭壇上則是反常的現象。“沒有人與我並肩站立,他們都離我而去。”當遍體鱗傷的使徒站在尼祿王麵前,就是這樣用生命回答了他為什麼篤信並傳播這違反羅馬禁令的基督教的。
自從人類脫掉那件永不褪色的光明之袍,換上用枯葉編成的衣裳之後,真理就一直不合潮流了。
挪亞聽從主的引導,未雨綢繆,建造方舟,他的鄰居都譏笑他迂腐,結果他們都葬身洪流之中,隻有挪亞一家得救。
亞伯拉罕衷心地獨自敬拜神,不與所多瑪人同流合汙。他們嘲諷這單純牧人的忠告,終於引火自焚。
以利亞獨自獻祭並作見證,以理獨自守望祈禱,耶利米獨自哀哭並預言未來的災難,孤單的耶穌則為救世人而犧牲。
④我不孤單
考門夫人自己喜歡孤單,她曾到中國傳道,寫了一首《我不孤單》的詩:
我不孤單,雖然我選擇了與世人不同的道路。我不孤單,我敢說“不”!
我知道我永不迷失。
我不孤單,雖然別人嘲笑我,慫恿我走他們的平坦的道路。
我不孤單,雖然不會以甜言蜜語取悅我的親朋好友,
雖然別人笑我古怪,
雖然在他們眼中我似乎已經失敗,
但我並不孤單,因為我已選擇主耶穌的十字架之路。
耶和華上帝顯然是考驗著亞當的。但他最終發現,亞當是個有血氣的男人,不願親近這上帝、父神,他有他的人生觀。因此,耶和華隻好暗自下決心:“我要為他造個伴侶。”這正是亞當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