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神曲(1)(2 / 3)

接著作者寫道:

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等他叫眾人散開。他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穌獨自在岸上,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夜裏約有四更天,就在海麵上走,往他們那裏去,意思要走過他們去。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麵上走,以為是鬼怪,就喊叫起來;因為他們都看見了他,且甚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於是到他們那裏上了船,風就住了;他們心裏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

《馬可福音》14章22~27

顯然,《創世記》是本書的總綱。

前者言“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這是猶太教信奉的上帝——耶和華,後者言“耶穌在海麵上行走”,這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督。

3.兼有神人二性的耶穌

君士坦丁大帝(2857—337)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宗教信仰自由和基督教的存在,並進而接受和信奉基督教,其政治意義恐怕遠遠超過了宗教意義。盡管如此,曆史學家仍堅持認為,羅馬人征服了猶太人,卻又被基督教征服了。令君士坦丁大帝在天之靈遺憾的是,基督教的發展並未能夠阻擋住遊牧民族從北方和東方而來的軍事衝擊,羅馬帝國畢竟還是滅亡了。然而,就在南下和西進的蠻族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世界的同時,基督教又一次征服了蠻族的精神。公元496年,克洛維(約466—511)率3000親兵接受洗禮,在教會的支持下建立了統一的法蘭克王國。公元8世紀中葉,矮子丕平(714—768)把從倫巴德人手中奪來的自拉文那至羅馬的土地送給教皇,奠定了羅馬教皇轄地的疆域,史稱“丕平獻土”。此後,基督教不僅壟斷了西方國家的精神世界,而且在歐洲曆史上占據了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西方曆史發展的每一步莫不與基督教相關聯。到了中古晚期,文藝複興運動發軔於對宗教文學藝術題材和創作形式的革命,而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不僅使勃發而起的資產階級思想政治革命一發不可收,而且成為近代階級民族國家形成的先聲。

耶穌是人,還是神?其實,由於同觀福音中記述了耶穌的生平活動,基督教會內部也一直為耶穌的人和神問題、人性與神性的關係問題爭論不休。451年卡爾西頓宗教會議做出決議,決定耶穌兼有神和人二性,這二性“不混、不變、不分、不離”,基督教內部遂有“基督神人二性說”,也才有與之對立的“基督一性論”等不同的學說及相應的宗派。在整個古代,基督教會都在不斷地為耶穌作傳、神化耶穌,把他從人世間拔擢到高不可及的天國,形成長達l000多年的造神運動。在佛教和中國的道教、儒教那裏,我們不是也看到了類似的造神運動嗎?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老子、孔子們不也都在身後經曆了從地上到空中、從人到神的神化曆程嗎?19世紀的自由思想家們,把史料考據方法應用於分析和批判《聖經》及有關資料,從而在曆史上第一次為科學和曆史地認識基督教和耶穌提供了可能性。隨著《聖經》考據學和實證宗教學的創立,科學家們得以從一定的曆史條件出發,科學地研究基督教的起源。同時,也使人們得以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分析研究記載耶穌言行的主要文獻一《新約》,特別是福音書。這種還耶穌以曆史本來麵目的過程,實際上是把耶穌從神重新變成人的過程,是讓耶穌從天國返回人間的過程。

曆史上是否真有耶穌其人?我們將在以後論及。

4.靈性即神的靈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