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概貌(5)(2 / 3)

另一種現象是自五四運動以來,西方的文學名著被翻譯過來的逐漸多了,翻譯水平也很快提高了,名著如《神曲》、各種莎劇、《失樂園》、《複樂園》、《浮士德》、《天路曆程》、《悲滲世界》、《戰爭與和平》、《複活》、《簡·愛》、《約翰·克利斯朵夫》、《罪與罰》、《十二個》等等都翻譯過來了。

20世紀40年代,宋美齡將考門夫人著述的有關《聖經》的散文《荒漠甘泉》引進上海。此時,國內研究外國文學的水平提高了,對於外國作品的分析更加深入了,對聖經文學的接觸也隨之頻繁起來。我國現代的詩人、作家雖對宗教不曾深入幽微,但在筆下卻常常出現猶太教一基督教的用語和典故如伊甸、樂園、禁果、撒旦、天使、十字架、洗禮、最後的晚餐、懺悔、賣友的猶大等等。

聖經文學已有二千多年曆史,那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文化渲染與感召力,仍方興未艾,她那接近我國中庸文化思想及其精粹的指向,將會使今後的作家和大眾走向富有良知與富於理性的思辨。

5.母性的精神,人文的氣度

如前所述,《聖經》中多有發憤之作。其中主要傳記人物如挪亞、亞伯拉罕、雅各、約瑟、摩西、耶穌等人,都曆盡艱難,但在耶和華的引領下,皆能自強不息,被譽為俠肝義膽之人。《聖經》文學充滿著人文主義的思想,不過,這種人文思想是漸進式的。如:

①該隱僅因嫉妒亞伯,便將他殺死。

②雅各的父親以撒喜歡他的兄長以掃,雅各雖然不滿,但他用計買長子的身份,後來又用計騙取父親的臨終遺囑,以掃雖恨得要殺他,但始終隱忍不發。雅各最後知趣地離開家,甘願到母舅家去打工度日。

③約瑟很受父親雅各疼愛,但兄弟們並不因此就嫉妒他,他們嫉妒他是因為約瑟說他做夢想見哥哥猶大他們都向他下拜,好像約瑟是他們的王。約瑟這個人心地單純、性格外向,他存不住心裏話,後來又把第二次做夢的情形告訴大家:“看哪!我又做了一夢,夢見太陽、月亮與11個星,向我下拜。”這回連他父親都責備他:“你做的什麼夢!難道我和你母親、你弟兄都要來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嗎?”他的哥哥們從此更加嫉妒他,而他父親卻把這話存在心裏。之後,約瑟奉命去看望哥哥們平安不平安,誰知,他們競想殺他,但終究不殺死他,而是把他賣給米甸商人,米甸商人又把他賣給埃及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殊不料因禍得福,他終於因為會圓夢而當了宰相。當他的兄長們因饑荒來埃及買糧時,他卻心懷惻隱之心,不但不報複,反而善待他們,並把年邁的父親和哥哥們的家眷全都接到埃及來。

④正像土著人往往歧視外來人口一樣,埃及當時也是如此。《出埃及記》說:“埃及人嚴嚴地使以色列人做工,使他們因做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工上嚴嚴地待他們。”並且,不讓他們多生。“法老吩咐他的民眾說:‘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們都要丟在河裏,一切女孩,你們都要存留她的性命。’”

然而,極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恰恰是法老的公主奇婭救了一個以色列利未家的棄嬰,這個棄嬰就是日後帶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奇婭公主是分明知道這是以色列人,但她都要收養他,並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這裏,似乎有必要錄下這個極具人文色彩的故事:

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千為妻。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裏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