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愛因斯坦的擔憂(1)(3 / 3)

一次,我在一條很空曠的馬路上騎車,一輛紅色的小車突然從路邊的小巷裏衝了出來,把我撞倒在地,揚長而去。我腿上鮮血直流,正絕望無助時,一輛黑色的小車停了下來,車主跑過來幫忙。竟然是馬維!這天他告假,開車辦事,不料碰巧遇到了我受傷。他把我的車鎖在了路邊,馬上送我到醫院,一直陪我到檢查完畢。幸好沒有骨折,皮肉傷而已。讓我驚訝的是,醫生竟然就用自來水衝洗我的傷口。後來馬維告訴我,這是慣例,荷蘭的自來水裏,細菌含量很低。醫院出來,他找到了我的車,扔進後箱。先陪我去了警察局報案。可惜我沒有來得及看清那肇事小紅車的牌號。盡管警察記錄得很仔細,但終究不了了之。

馬維對那位肇事男子的惡行極為憤慨,他唯恐我會因此對荷蘭產生壞印象,一再對我解釋說那是極為個別的害群之馬。據我所知,這種劣跡大多不是本地的荷蘭人所為。

後來馬維把我受傷的事情告訴了梅爾。為了我,梅爾整整兩周開了Volvo帶我上班。他對我說,不要勃拉姆斯和馬勒,有沒有來自中國的好音樂,可以一起在車裏聽聽?正好我身邊有兩首,是十年前我推薦給巴特的——《二泉映月》和《漁舟唱晚》。

彼得羅工資定律

常聽到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同行有這樣的抱怨——從科技成果上得到真正回報的往往不是成果的創造者科學家或工程師,而是管理層和市場部門。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既成的事實。對這樣霸道的市場規則,誰也無能為力。

一次在荷蘭航空公司(KLM)航班的《半球》雜誌(《Hemisphere》)上讀到了一篇題為《彼得羅工資定理》(《Petro’sSalaryTheorem》)的文章,其結論為——“工程師和科學家們永遠也掙不到業務管理層或銷售人員所拿的報酬。”或者幹脆說,學問越多,拿得越少。當然,人家也是振振有辭——難道業務管理、銷售和經紀就不是學問嗎?

想著想著,我突然覺得,對於這條所謂的“彼得羅工資定理”,我還可以根據兩條金子般的“公理”用數學方法嚴格加以證明。這兩條金子般的“公理”分別為——

一、“KnowledgeisPower”(知識就是力量)byFrancisBacon(弗蘭西斯·培根)。

必須說明的是,這裏的“Power”必須按照物理學和工程學理解為“功率”。

二、“TimeisMoney”(時間就是金錢,華爾街箴言)

有了這兩條公理,我們就可以開始證明:

第一步:因為power=work/time(功率=功/時間)

第二步:把兩條金子般的“公理”代入上麵第一步的公式,就是說把功率代換成知識,把時間代換成金錢,則馬上得到——

知識=功/金錢這也可以換算成——金錢=功/知識

就是說,金錢和功成正比,與知識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