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讀書寫作,這於我自己是一件最愉快的事,於女兒卻是一件最無奈的事——我曾問她最不喜歡我什麼?她想也不想,一指我的書桌說:“你寫稿子。”的確,我寫作的時候最不喜歡女兒來打攪我,受了冷落的她竟和小貓成了同盟軍。
這個小同盟軍完全不管不顧,大搖大擺地跳上桌麵,往我的稿子上一趴,然後就瞪圓了眼睛看著我,那意思是說:“你不跟我玩,我就不讓你寫!”我大聲地喝斥它,它紋絲不動,隻是更圓地瞪了漂亮的大眼睛看著我,金黃色的眼光裏全是倔強。我隻好把它抱到地上,拍拍它的頭叫它不要鬧。誰知一回身工夫,它就又跳上桌來,依舊趴到我的稿紙上。常常要如是者好幾回,它才極不情願地往後退一步,讓開稿紙的大半,卻依然要用身子壓住一個角臥下,然後又倔強地看我一眼,就心安理得地打起它的貓呼嚕。我隻好將就了,過會兒趁它不注意,趕快把稿紙拽出來,擴大些地盤。可還不等我寫上三兩行,它就又發現了,大模大樣地立起身,往前湊一步,又壓住稿紙的一角臥下,才又安心閉目呼嚕。
晚上我讀書寫作的時候,不論多晚,它也要在那兒等著我。有時它困得實在睜不開眼了,也還是不肯回到它的小窩裏去,就趴在我的寫字台上睡著了。久而久之,我竟也養成了毛病,有時沒有小貓守在跟前,心裏就不踏實,非要起身去看看它在哪裏,在幹什麼,然後再繼續做我的事。
就這樣,小貓不僅進入了我的生活,也漸漸進入了我的感情世界。特別是白天,女兒上學去了,小貓忠實地陪伴著我。有一次我下班回來買了不少東西,在樓下喊女兒下來幫我拿。女兒正在玩遊戲機,不肯下來,小貓卻一下子就竄到我腳邊,“喵、喵”地迎接我,金黃色的眼睛裏流溢出由衷的興奮。我心裏一陣溫情,忍不住對女兒說:
“瞧,小貓都知道下樓去接媽媽,你呢?”
女兒放賴,挑剔我說:“小貓也管你叫媽媽呀?你也是小貓的媽媽呀?”
我說:“就是。小貓就是你的小弟弟。”
女兒大笑起來,起身就去抱小貓叫“弟弟”。
其實女兒更愛小貓,有時小貓犯錯誤,我要打它時,女兒總是護著不讓打。女兒身上向來沒有獨生子女們那種偏狹、嫉妒、拔尖、不容人等壞毛病,對待這位小“弟弟”,她更是一副長姊風度。在我給小貓喂好吃的,抱著小貓逗它玩,包括晚上睡覺小貓不肯到它的窩裏睡,而一定要臥在我的被子上,把它的一雙小爪子搭在我的胳膊上等等,女兒都大度地接受乃至歡喜。我曾到女兒的學校了解過,她在班裏對同學的態度也是如此。我非常欣賞女兒能有這樣忠厚的品格,盡管目前社會上忠厚似乎已經過時,人們拿著魯迅先生那句話“忠厚是無用的別名”來理直氣壯地否定它;更曾有人幹幹脆脆地對我說:“可別讓你女兒太忠厚了,那得吃一輩子虧。”但我想,人類還是應該以忠良為本,不然人人都精得猴兒似的,這社會還不更是打得昏天黑地,那這世界還怎麼呆呢?
由此,我也想到應該給小貓養成一些良好習慣的問題。
貓絕對是有思維能力的,據我觀察,其智商程度大約相當於一歲小孩。比如,它會用各種不同的叫聲表示它的餓、渴、困等不同要求,會用蹭腿、搖尾巴、逃走等不同動作表示它的各種感情。我的貓還會跳起來開門,這是因為它千百次地看我擰門的動作,曉得了那是開門的機關。最絕的是我的貓心裏有一杆不差斤兩的稱,能用三種不同的態度對待家裏的三個人。比如對我,它就竭盡撒嬌、耍賴、放刁之能事,不論我怎麼大聲地嗬斥它,它也“我自巋然不動”。可是要換了男人,隻要他一進屋,小貓立刻就竄到床底下躲起來,噤得一聲也不敢吭。對女兒呢,平時它不怎麼在乎,若我出差在外時,它卻吧兒狗似的跟著她,特別的乖巧。真是打著不走,牽著倒退,整個兒一個賤骨頭。
既然小貓有這麼聰明,那我認為應該教育教育它,使它也有家規家教,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隻有教養的貓——如今這個世界保存下來的優秀傳統是日見稀少了,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比如仁義、道德、尊老、愛幼、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等等,已經氣若柔絲了。
我少年時也曾養過一隻貓,那時正值“文革”浩劫,家裏人下放的下放,上幹校的上幹校,上山下鄉的上山下鄉,隻剩下14歲的我留守。於是我就養了一隻小貓跟我做伴,它也是黃白花色,圓眼睛,半長的毛,剛抱來時也是隻有巴掌長。我和那隻小貓處得挺好,那真是一隻優秀的貓,非常懂規矩。那時父親也被“揪出”好幾年,每月隻發15元生活費,家裏生活很是艱難,所以每天給小貓的飯食,也就是米飯拌點菜湯。小貓從不挑嘴,給什麼就稀裏胡嚕大嚼什麼,還長得胖胖墩墩,毛光臉亮。它從不偷吃東西,你就是把魚和肉隨手放在地板上,沒告訴它可以吃,它也絕不去偷吃。它處事也很有分寸,從不跳到飯桌、廚台等不允許它去的地方。來了客人也很守規矩,既不“人來瘋”,也不躲在床底下死不出來,而是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喵”地問聲好。我也從未見過它到處亂磨爪子,把物什抓得稀巴爛。可惜這樣出色的一隻貓,後來跑到外麵迷了路,再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