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3)

“這世界是不是顛倒了?”

“不是。”崇文區的有關領導同誌明確回答,“我們當幹部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這才叫理順關係。這也才叫作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型}十會關係。”

各大小報刊的記者比肩接踵地擁到紅橋,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下一步他們將有什麼大動作?是呀,考察了一大趟,情況摸回來了,紅橋個體戶們,你們將怎樣人展宏圖呢?

宋雙說:“我們在哈爾濱看見有一個很大的丘林商店,說是俄國人丹的,商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當時我們哥兒幾個就議論說,為啥咱不能也到莫斯科去開個商店,也用咱中國人的名字命名?”

鄭四軍說:“是呀,我們都台計好了,應該趕快到獨聯體去承包幾個商店。我們有四個有利條件:第一國內安定團結,第二中國市場商品豐富,第三我們個個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第四我們又有個體經營特有的靈活性。”

李天佑鄭重地對我說:“同誌,這不是不可能呀,獨聯體已在推行私有製,有些商店工廠正向外國招商呢。據說有些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在著手向那裏發展了,如果我們不趕緊打進去,那外國人可很快就要打進去了.”

我問:“看來你們是摩拳擦掌都準備去了?”

“差不多。”李天佑亮開大嗓門說,“如果明天報紙發表可以到國外去辦公司,我第一個就報名。”

這時,精明的小夥子李海江擠上前來,音量不高但是十分沉穩、胸有成竹地將他們的具體設想向我和盤托出:

“根據我們的考察分析,獨聯體那邊的生意確實可做,而且要抓緊時間趕快做。但是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好多問題,比如個體戶賣的錢帶不回來,需要國家出麵交涉;又比如私人承包商店,麵臨著關稅、金融、雙向的組織貨源、辦理運輸等等各方麵問題。所以要把這個事情辦好,必須成龍配套,任何哪個個人,本事再大也不行。

“鑒於此,我們想搞一個紅橋個體戶的托拉斯組織,正式名稱叫紅橋集貿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的名義到獨聯體承包幾個商場,可以幹以下5件事:第一推銷中國鄉鎮企業的產品,從目前情況預計,鄉鎮企業還會有大的發展;第二開設廣告部,大量宣傳中國的商品;第三設立信息部,以有償轉讓形式,把國內外的需求溝通起來;第四成立外聯部,也就是公關部,對外擴大紅橋形象;第五邊做生意邊賺錢邊擴大再生產,等資金雄厚起來.就逐漸開飯店,買旅館,形成一條龍服務,這樣還可以賺取外彙。等將來再有錢和有條件了,就直接在當地開工……”

我在心裏大聲地讚歎起來!這還是中國的個體戶麼——那些在人們的印象裏,穿著蹩腳的西服,鬼鬼祟祟地推銷著他們的低劣產品,有時為了幾錢塊就不惜把人的良知出賣掉的個體戶?……

可是這分明就是他們呀。在李海江向我描述他們的發展蔽圖時,其他商販們不時興奮地補充上一兩句。我看見他們的眼睛裏閃著憧憬的光芒,一張張臉上生氣勃勃地跳動著晦戰前的躁動與亢奮。他們都在心裏麵暗暗地使著勁兒,以至於我覺得這問簡陋的辦公室已容不下他們——他們的誌向已在大江、大川、大山、大海,在五大洲和七大洋?

大概是我的沉吟引起了他們的誤會,他們一個個忙忙地向我解釋起來:

“我們可不是隻想著為白己賺錢呀。”

“我們大夥早說了,賺了錢,第一就支持奧運會,第二讚助文教事業……”

我連連擺手。就像對待自己的事,盡可能周密地審視著每個環節:

“股份公司具體準備怎麼搞?”

答:“認股集資。就我們紅橋的實力,弄它幾百萬資金簡直是小菜一碟。持股人都是股東,參加經營管理,股份公司以內的重大買賣都要開股東會議決定。”

問:“說句不客氣的話,個體戶說來還是一盤散沙,你們能保證團結和紀律嗎?”

答:“我們紅橋的個體戶可不是散沙。給您舉兩個例子:一是考察團從滿洲裏回來的時候,進站時隻有5分鍾就開車了,人家列車員看我們又有老頭老太太,叉拎著60多件行李,急得直衝我們嚷嚷。我們是一絲沒亂,團結互助,5分鍾內全部人馬都上去了,一件東西也沒拉,人家直朝我們挑大拇指。第二個例子是回程時我們隻弄到3張臥鋪票,結果這些太亨你推我讓,誰也不肯去睡,最後還是輪著睡丁兩三個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