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3 / 3)

曾有台灣中原大學32名教職工集體祭拜黃帝陵,並獻陝西省各界老百姓紛紛捐款。有這樣一件感人的事情:西安有一位出來買早點的老漢,捧著剛買的早點,恰逢捐款車迎麵駛來,老漢摸摸兜裏沒餞了,索性轉身將早點退回,然後疾追捐款車……

還有母親牽著嬰兒的小手,將錢塞進捐款箱裏;還有新郎、新娘交叉著雙手捧來的紅紙包;

還有病人彌留之際留下捐款遺囑;還有挑著小米、穀子、大棗的農民;還有醫生義診,演員義演,書畫家義賣;工人、機關工作人員、解放軍指戰員揮汗如雨,義務勞動;還有……

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我們都是他的守靈兒女。目前,全國都已動作起來了,31個省、市、自治區聯名倡議,在號召全國人民和海外自發捐款的同時,建議在黃帝陵功德壇周圍建造“中華同心碑林”,充分表達和體現出全國各族人民參與整修黃帝陵的偉大壯舉和親睦九族、和合萬邦的雄偉氣概。

獻我炎黃子孫情,萬眾齊心修黃陵。從黃河、長江,從東海、南海,從珠江、瀾滄江,從鄱陽湖、洞庭湖,從喜馬拉雅山到大小興安嶺……藍天招於.大地呼應,共同的始祖共同的根,中華都是黃帝的子孫。海南省置地公司總經理王海東出差西安,從報上看到整修黃帝陵的消息,立即找上門來捐資l0萬兀,成為整修工程的第一個捐資者;山東小學生劉小誠,寄來過生l3的10元錢;留日學生陸浣夫婦、留美學生馮旭,彙來打工掙來的辛苦錢……

曾有台灣中原大學32名教職工集體祭拜黃帝陵,並獻上一首《追思黃帝歌》,一曲未了,聲淚俱下,思鄉之情盡在不言之中;曾有科學大家李政道、張良洲,實業巨子葉嘉星等社會名流,葉落歸根到黃陵,飲水思源長相揖;曾有風燭殘年的華裔老人,遠嫁歐美的中國媳婦,呀呀學語的蒙童稚子,千裏萬罩,千叩萬叩,長跪於始祖陵前……置身在他們中問,誰都跟你說:“我們也是黃帝的子孫”,雖口音不同,聲調各異,捐款多少不等,但是大家的心立刻跳在起,情立刻融為一體……此時此刻你再細品“民族精神”四字,頓覺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嚴格說起來,今年清明節祭祀黃帝的序幕,是4月4日下下在黃陵縣體育場上拉開的。600多名束自民問的農民、工人、民間藝人,表演了,大型廣場文藝演出《龍騰九州》,以陝西關中龍舞、鑼鼓、陝北民間歌舞為主要內容,集中展現了富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作為《光明報》的文化記者,十多年來,我看過的中外演出不計其數,這一次粗獷古樸的民舞民風,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當數十雙粗壯的手臂左揮右舞,數十隻係著紅綢帶的鼓槌上下翻飛,數十麵紅漆大鼓同震發聲之時,我淚眼模糊,服前出現黃何壺邪氣勢奪人的瀑布——當時我在瀑布前端坐了數個小時.腦子裏無一絲雜念,隻覺得眼前奔騰跳躍、飛濺衝激、氣吞萬裏如虎的黃河水,真是我們中華民族晟生動最傳神、最典型的寫照!中華民族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力量。我深信:我們不但能把黃帝陵整修好,還能對全世界的文明進步,做出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新貢獻.199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