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曆代統治者都非常隆重地祭祀黃帝始祖了,詳情無需翻檢古籍,從本文開篇所引的那首黃陵民謠中,即町讀出曆史祭壇上的一番番盛況。不消說,那些匆匆而過的曆代皇帝們,各自藏有綿延萬世的祈求;然而也有為推動曆史的前進,各種政治力量、各個黨派團體在老祖宗的陵壇前共同祭上一杯酒的。
最令人矚目的一次,是l937年蘆溝橋炮聲呼嘯的前夜,中國共產黨特派林柏渠代表蘇維埃政府,中國國民黨特派張繼、顧祝同代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共同來到橋山,以鮮花時果之儀,祭黃帝於民族危難之前。林柏渠帶來了毛澤東主席親筆手書的祭義: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何等激揚曆史的文字+當年曾怎樣激勵我四萬萬炎黃同胞奮起自救的信心我想,即使蒼天無?也會喚請黃帝老祖的。精魂貫於天地長虹,廣庇萬物,蔭佑子孫的。曆史是從不虧待正義、善良與良知的。
至今已將近50年過去,歲月荏苒,風雲變幻,毛澤東、林伯渠、蔣介石、張繼、顧祝同均已黃鶴西去,然而曆史是寫下呆,並還將繼續寫下去。
祭祀大禮
乙亥年清明節,在萬眾的翹首等待之中,終於莊嚴地蒞臨了。
這一天高天遼闊,萬裏滑碧。金黃色的晨曦垂拂著黃土高原上一張張生動的臉,人們像過年一樣穿起新衣服,老漢和娃兒們的黑瞳仁裏閃耀著興奮之光。據悉,第一批登上橋山的人,子夜前就來到靈前守候了,。等我們這些從九曲神州遠道而來的代表緩步登山之時,夾道兩旁,蒼鬆翠柏之間,早已密密陌匝站滿了黃陵縣以及周邊各縣的10萬守靈兒女。
曆史也曾間歇過。但自從1980年恢複黃帝陵祭祀活動以來,黃帝祭典已越來越受到當地以及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關注,並已演化成公祭、民祭兩大儀式。祭黃帝已不僅僅是緬懷祖先,培上一扡土,它已被賦予新的時代內容,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誓師。
上午9時許,我們胸佩紅色緞帶簇鑲著的軒轅黃帝銅像,在黃帝陵廟前就位,等待祭陵儀式的開始。在隊伍前排,肅立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博士、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將軍、陝西省委第一書記安啟元同誌,以及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港、澳、台等全國各地的代表。春風掠過他們的額際,掀起幾縷發絲,像是在問詢他們此刻的感受?有人在凝望,有人在冥思,有人思接千載,在與曆史老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