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 / 3)

五問:外界對你們的第五種說法,是說陝西的評論家多,陝西就自己吹自己,對此你們如何作答?

《小說評論》執行主編、評論家李星回答:陝西的評論家的確不少,他們和作家的關係也的確親密無間,有許多本來就是師生和朋友。但是我們絕不做違心的無聊吹捧,不論是在研討會卜,還是私下的交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但要指出哪兒沒寫好,還要指出為什麼沒寫好和怎樣寫才算好。在那種氣氛裏,就是你想胡吹亂捧也張不開口。

類似這樣嚴肅的研討會,1993年召開6次,l994年開了7次。甭管是老作家還是業餘作者,也甭管名氣大與小,一律以作品說話。

六問:你們陝軍對自身有無反省?放在全國的大背景裏,你們認為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有哪些?

對此問題,許多作家。評論家、業餘作者和文學愛好者各有回答,綜其概要,大體有如下共識:

(1)成熟的大作品不多。這與作家們的素養有關,許多人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投上過大學,讀書不夠,特別是對哲學、曆史等人類精神文化缺乏係統學習。

(2)眼界還不夠開闊。特別是對目前這場關係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大潮,認識還不夠深刻,心理上還缺乏深層準備,思維還比較舊。

(3)青年後備力量比較弱。

趙熙總結說:就整個彤勢來說,陝西是進行文學創作的好地方。省裏領導都很關心文學事業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寬鬆的寫作環境,還親自過問作家們的職稱、待遇、子女就業等問題。各界電都對文學界很好,人民很愛護自己的作家。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把陝西的文學刨作搞得更好。

在下個月,我們將再度召開陝西長篇小說創作研討會,這已是繼70年代和80年代之後的第四次有規模的重耍研討。我們力將從總體上深入總結,研討得失,以推動陝西文學創作的深化發展。

1995年4月26日《光明日報》

中國文人在1993

下海經商?升官發財?追名逐利?安貧寫作?1993年對十中國文壇來說,是頗為熱熱鬧塒的一年。出許多書.開了不少會.還爆{好幾件不算小的新聞,有的甚至引起全國各界的普遍關注。

這當然與時代的大變革有關。在社會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大背景下,商品經濟意識日益深入人心,文學界電受到衝擊。作家們普遍意識到某種生存危機,或者說得溫和一點,是改變舊有生存方式的壓力。一時問,“走出書齋”、“下海”、“安貧寫作”、“官也要當,文學也要搞”等等各種說法“群雄並起”。每個人都麵臨著自己的新選擇。

當然,不管是哪種選擇,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盡心活著。同時,各人的條件不同,也沒有必要強求致。時間將是能證明一切的曆史智者。所以我們暫不忙於下結論,還是先來看看作家們到底在幹什麼?

雖然才進入初秋,今年的長篇小說創作已獲空前豐收,18月份已出版30餘部,93年長篇年”已成定局事實,文壇多年來也沒有這麼“火”過了。當暑熱還沒有完全退去之時,收獲的秋天就已經提前來臨,從全國各個省市都一再傳來長篇小說出版的喜訊。

在北京四大出版社出版《白鹿原》等陝西四部長篇小說的同時.北京還有如下動作;群眾出版社出版了張甲的《天網》,這部長篇紀實小說因塑造了一批充滿正氣的共產黨人形象,在群眾中引起了極其強烈的反響}開明出版社出版了葉君健的《寂靜的群山》三部曲,這部書早在80年代初就在英國出版,後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出版,現在在它的誕生地中國,終於也有了完整的三卷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淩力的《暮鼓晨鍾——少年康熙》,這是作者繼《少年天子》之後的又部力作。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馬瑞芳的《藍眼睛,黑眼睛》;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周太新的《有夢不覺夜長》等等。此外北京籍作家出版長篇小說的趕=有劉心武《四牌樓》、從維熙《裸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