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3 / 3)

乾隆無言以對,欲轉身逃走。亡靈們蜂擁而上,將他團團圍在巾間。他們揮舞手臂,騰挪奔突,跳著神秘的亡靈之舞,發出懾人韻喊叫……

就讓他們盡情地發泄出百年的幽怨吧凹歸來水街皆依,長幌招風,官燈高懸.遊人如織,熱熱鬧鬧。曆史與現實之間,恍如隔著一層薄紙罷了!

一位鶴發童顏、氣度不凡的老學者,引起了我的注意。隻見他踽踽獨行,忽而摸摸朱紅的店門,忽而跺跺腳下的石階,一步三歎氣,三步一回頭。從他那皺紋如割的臉上,我仿佛看到曆史的沉思。我快步追卜他,向他提出了一個在我心中鬱有許久的疑惑:“為什麼曆代的封建帝王,這麼重視大修宮殿園苑呢?”

老學者沉吟片刻,緩緩開口:“是呀,從秦代修造兵馬俑、未央宮以來,曆代封建帝王,沒有不大興土木的。唐宋以降,遞至清代,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過去史家的解釋一直說是一方麵為滿足封建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的享受需要,另一方麵也為了證明和祈求|}趣們的昌盛世道萬世永存。而今,我又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什麼新認識呢?”我急不可待地問道。

老學者緩緩抬起手,在半空中劃了一個圓圈,把一條蘇州水街盡收其中,反問我:“你從這條街上,最突出的個感受是製麼?”

“虛假的繁榮。”“對丁。”老人微微頷首,闡發道:“說什麼慰藉孝心、達覽秀色,其實並非如此。事實上,這是封建統治者進行暫時忘卻現吏的情感需要。大抵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即已開始顯露其逐漸轉衰的端倪。乾隆是個並不愚笨的皇帝,他應該說是最早看出這端倪的人之一。正因為如此,他對昔日江南的繁華盛景便分外地依依不舍,甚至不惜假造出一個來,以寄寓他那種也曾絳闊過的懷舊情緒。”

說到這裏,老學者變得慷慨激昂起來:“所以,說蘇州街是一支挽歌極是準確無誤,它的土旋律就是無可奈何的悲涼,表麵上的富麗堂皇,不過是封建文化到了爛熟階段的一種回光返照,是一種極度貧弱的舊文明的象征。”

聽到這裏,我也隨他一同陷入深思。廠過升號店門而不人,我看到老學者在對著堆得高高的壽桃、壽麵微微搖頭。

過芬芳樓而不入,我看到老學者隻對著廳前的那隻古箏冷冷一瞥。

默默無語,我們寂然前行。過長橋,轉朱閣,老人邀我走進風雅齋。

案幾上擺著擦拭得一塵不染的文房四寶。櫃台裏排列著線裝本冊、畫軸、金石、宣紙。牆壁上掛著篆書、隸書、草書、行楷等等各種字體的書法長卷。屋角置放著半尺高的琺琅彩瓷花瓶。這是一家書畫店。小店布置得幽雅、純粹,具有濃鬱的書卷氣,頗令人賞心悅。

一幅丈二的楷書長軸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拳頭大的字十分雋勁。老人讓我吟誦出來: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雨餘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噫!又是一曲《哀江南》在清代的文學藝術中,這感傷的基調似乎無處不在。是呀,清代,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讓人思量的東西是太多了?

短短兩百多年間,它就使中國從世界第一流強國迅速淪落為屈辱的半殖民地。由此,導致了中國曆史發展的全麵倒退,導致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乘虛而入。

痛也切切、恨也深深呀!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圖蘭?的感慨湧得太多太氟我有一種想對誰訴諦蛐帆。抬頭看,茶樓之上,人聲正鼎沸,逛過了店鋪,蕩過了水街的遊客們,又聚集到這茶樓裏,領略別一番風情。

人們找一張茶桌坐下,掏出特製的仿清銅錢,在桌上一字排開。一枚犬的,一枚中的,一枚小的,俱是圓形方孔,上麵正書“乾隆通寶”,背書“清漪蘇子”,共八個方正字。銅錢顯然用特殊的方法進行了舊處理,黃裏透出斑斑綠苔痕。用手掂量掂量,還真有些沉甸甸的分量呢。不一會兒,跑堂的就送上來一份茶點小吃。客人們吸飲清茶品味小吃之際,一陣絲竹之聲悠悠慢慢地從前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