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容裔:起伏貌。《文選》張衡《南都賦》”汰瀺兮船容裔“。呂向注:”容裔,船行貌。“

[20]逶迤:曲折婉轉貌。《後漢書·邊讓傳》邊讓《章華賦》:”振華袂以逶迤,若遊龍之登雲。“

[21]轂:代指車駕。

[22]:四馬駕車時,中間兩馬夾轅者為服馬,兩旁之馬叫,亦名驂。

[23]嬴簫:指簫。春秋時秦穆公小女名弄玉,好吹簫,後嫁仙人簫史,夫婦皆仙去。秦,嬴姓。

[24]洛鼓:指鼓。曹植《洛神賦》:”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馮夷為河神。

[25]褰(qiān):撩起。九霄:天極高處。雲幄(wò):以雲為幄。幄,帷幕。

[26]曳:拖。霞衣:以彩霞為衣。

[27]佩搖星:星佩搖動。星佩,以星為佩。玉振:玉撞擊聲。

[28]扇掩月:月扇掩麵。月扇,以月為扇。紈飛:白紈轉動。紈,白色細絹。團扇以紈製成,故又稱紈扇。

[29]紫宮:星座名。古代天文學家分天體恒星為三垣,中垣有紫微十五星,亦稱紫宮。沉景:即沉影。

[30]NFED7(lìn):車輪輾軋。黃道:古人認為天陽繞地運行,遂將太陽繞地的軌道稱黃道。

[31]徘徊:難以分舍貌。

[32]契:投合。方阻:並阻。

[33]前秋:謂第二年秋天。

[34]悕(xī):悲傷。駐:停留。

[35]泫(xuàn):水滴下貌。晞(xī):幹。

[36]虯水:古代漏壺,浮子上立一箭,水滴進則箭上升,用以指示時辰,箭有虯紋,故稱虯水。

[37]魚關:古代門鎖常作魚形。唐丁用晦《芝田錄》:”門鑰必以魚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

[38]槎客:張華《博物誌》卷一〇載天河與海通,有人見海上有浮槎來去不失期,於是備足幹糧乘槎而去。久之,茫茫不辨晝夜。至一處,有城郭屋宇,遙望宮中有女子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至水邊飲水。牽牛人驚問何來,此人說明原委,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此人隨槎而返,後至蜀郡訪嚴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此槎客河即謂銀河。

[39]針樓:南朝齊武帝起層城樓,七月七日夜令宮人登以穿針,因名穿針樓,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七建康府。

[40]俄頃:須臾,形容時間極短。

[41]雙袂:雙袖。屈原《九歌·湘夫人》:”捐餘袂兮水中,遺餘襟兮澧浦。“

[42]梁:橋。

[43]曉雞:晨雞。

[44]顧盼:還望期盼之意。

[45]耿介:獨立貌。

[46]橫波:喻眼神流動。傅毅《舞賦》:”眉連娟以增繞兮,目流睇而橫波。“

[47]玉箸(zhù):喻眼淚。劉孝威《獨不見》:”誰憐雙玉箸,流麵複流襟。“《錦繡萬花穀》後集卷一五引《六帖》:”魏甄後麵白,淚雙垂如玉箸也。“箸,筷子。

[48]恍然:失意貌。

[49]盈盈:清澈貌。《古詩十九首》其十:”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50]望望:一再瞻望。三秋:秋季三個月: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

此賦七夕,描寫牽牛織女相會及分別的情景,頗為動人。夫婦二人各居一方,每年七月七日始得一見,盼會之心怎得不切?難舍之情怎得不悲?秦觀《鵲橋仙》詞曰:”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詞與賦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勃亦有同題之作。李調元《賦話》卷二雲:”唐無名氏《七夕賦》雲:’虯水移箭,魚關驚鑰,槎客河低,針樓月落。‘清麗芊眠,雅與題稱,似勝王子安作。“此賦精工綺麗,想象豐富,具有夢幻般的色彩,明顯有受屈原《九歌·湘君》與《湘夫人》,以及曹植《洛神賦》影響的痕跡。句式上除偶有少數四字句外,絕大部分為六字句,句法一律卻不單調,反給人以一氣貫注之感。惜作者名不傳。從風格上看,當是晚唐人所作。

(尹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