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神狂不能自主,殆而寐,夢一人絳衣朱冕[55],怪貌魁形,曰:”餘,祝融之相也[56]。霍山,餘君之故治也。爾賦之,誠形矣勝矣,怪矣典矣,然義有弗備,帝俾餘蒞[57]。夫古有五嶽,霍居其一。所以五嶽相邇者[58],唐虞之帝五載一巡狩[59],一載而遍。上以覲侯[60],下以存民。侯有治者陟[61],不治者黜[62]。民有冤者平,窮者濟。洎唐虞以降,皆燔柴於霍[63],我帝用饗其禮[64]。至周旦[65],策而命我,與諸嶽星列中國。自漢之後,乃易我號,而歸於衡,故祝融遷都[66],命餘守霍。今聖天子越唐邁虞[67],而廢巡罷狩,餘之封內,有可陟可黜,可平可濟者,是聖天子無由知之。爾能以文請於執事之達者[68],易衡之號,以歸於我,請天子複唐虞陟黜之義,故爾之將賦,餘閼爾懷而不爾文。帝曰:’有衡既遠,有狩必勞,惟霍之邇,斯號可複。賦者能言,胡不俾傳?‘帝俾餘命爾,錫爾文[69],爾無忘也。“臣曰:”請惟神貺[70]。“既覺而書。嗚呼異哉!
(《皮子文藪》卷一,《四部叢刊》影印本)
[1]命士:著名之士。
[2](yóu)軒:輕車,使者所乘。應邵《風俗通序》:”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軒之使,求異代方言。“
[3]六年:指唐懿宗鹹通六年(865)。
[4]壽:壽州,今安徽壽縣。駢邑:相毗鄰的邑縣,指霍山縣。霍山在霍山縣西北。
[5]故嶽:霍山又名天柱山。《爾雅·釋山》:”霍山為南嶽。“郭璞注:”即天柱山。“邢昺疏:”衡、霍,一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嶽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名霍,故漢以來衡、霍別耳。“
[6]贅:連綴。趾:山腳。
[7]一舍:古以三十裏為一舍。
[8]戇(zhuàng):愚呆。
[9]嚲(duǒ):下垂。
[10]瞀(mào):紊亂,眩暈。
[11]丹青:圖畫。
[12]金石:指音樂。
[13]怯然:畏縮貌。
[14]躁然:焦躁不安貌。械囚:帶械具的囚犯。
[15]棼(fēn)絲:紊亂之絲。《左傳·隱公四年》:”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16]恍然:心神不定貌。
[17]冥:指深而廣的海。
[18]疹(chèn):病。
[19]耄(mào):老。
[20]杖:拐杖。
[21]閼(è):阻塞。
[22]浹:周匝。古代以幹支紀時,將一日分為十二時辰,浹辰即過了一日。
[23]渝:改變。
[24]太始:指天地萬物形成之初的原始狀態。
[25]厥:語助詞。
[26]角:爭鬥。
[27]勍(qíng):強。此作爭強。
[28]荊豫華嵩:指西嶽華山、中嶽嵩山,二嶽在古荊州、豫州一帶。
[29]青沂兗岱:青州的沂蒙山和兗州的泰山。泰山又稱岱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