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氛埃:灰塵。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宇宙之始充滿灰塵,輕者上升為天,濁者下凝為地。

[24]汧(qiān)水:渭河支流,今名千河,於陝西千陽注入渭河。古以河中出五色魚,因稱魚龍川。線:喻河流細長如線。

[25]隴山:六盤山南段的別稱,又名隴坻、隴阪,今陝西隴縣至甘肅平涼一帶。峛(lǐ)崺(yǐ):曲折綿延。揚雄《甘泉賦》:”登降峛崺,單埢垣兮。“螺:謂山峰尖聳如田螺。

[26]劍閣:即劍門山,在四川劍閣縣北。有劍門七十二峰,峭壁中斷,兩崖相嵌,形似劍門,故名。

[27]霜:喻白色。鐔(xīn):劍鼻,又稱劍環、劍珥。劍門山即名”劍“,故底部以劍鼻喻之。

[28]蓬萊:山名,東海中三座神山之一,神仙所居。

[29]黛:喻黑綠色。

[30]眾嶽:指五嶽。

[31]隆崇:高峻。

[32]三公:《禮記·王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秩次也,因其次第而祭之爾。“

[33]森:眾多。筍立:喻山峰如竹筍般直立。

[34]太華:西嶽華山。《山海經·西山經》:”(華山)又西六十裏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裏。“

[35]維嵩:中嶽嵩山。《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崧降神,生甫及申。“崧同嵩。

[36]淩虛:淩空。

[37]虎踞:形容地勢雄壯。諸葛亮曾對孫權說:”秣陵地形,鍾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見《太平禦覽》卷一五六引張勃《吳錄》。華裔:華夏地區的邊緣。裔,邊遠地區。

[38]鯨吞:喻兼並之勢。《左傳·宣公十三年》:”取其鯨鯢而封之。“杜預注:”鯨鯢,大魚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

[39]疊(yǎn):重疊的山。攢:聚起。

[40]回岩:曲折回旋的山岩。

[41]絕域:極遠之地。隘:險阻。

[42]九有:九州。《詩經·商頌·玄鳥》:”方命厥後,奄有九有。“泛指全國。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六府孔修,九有斯靖。“

[43]八荒:八方荒遠的地區。賈誼《過秦論上》:”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44]臂賢:以賢才為臂膀。輔弼:輔佐。

[45]宅道:居處道路。封疆:疆界。

[46]藩垣:籬笆與牆,謂屏阻。

[47]隔閡:隔開。氐羌:皆為古代少數民族,生活於中國西部地區。

[48]成德:盛德。《尚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

[49]極天:天最高處。

[50]小儒:《荀子·儒效》:”小儒者,諸侯大夫士也。“

[51]嶔(qīn)岑:高險貌。

本篇為一律賦。一般說來,限韻之語也就是賦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唐自安史之亂後,河西隴右之地盡歸吐蕃,吳嶽岍山成為西疆,實為喪地之見證。晚唐因內亂頻仍,更是無暇顧及邊陲,隻好幻想憑借山險防止外敵的入侵。賦中”雄標國祚“,”固中原之甚永“雲雲,總覺得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撇開這些不談,單就賦本身而言,此賦還是很有氣勢的,為晚唐賦所少見,唯周鉞《海門山賦》可與之相比,李調元說:”此二賦足以淩跨一時“(《賦話》卷二,但以二賦皆周鍼所作,誤)。浦銑亦雲:”唐周鍼《登吳嶽賦》一聯雲:’西窺劍閣,霜地表之千鐔;東瞰蓬萊,黛波間之數點。‘字法句法俱好。“(《複小齋賦話》卷上)《唐摭言》卷一〇載:”周緘(即周鍼)者,湖南人也,鹹通初以辭賦擅名。“可知周鍼亦是當時律賦好手。

(尹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