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2 / 3)

[29]雲駢:雲集。形容人多。

[30]楹:廳堂的前柱叫楹。

[31]蹈厲:頓足以示猛厲。

[32]諧優:指優人。縱橫:謂說古道今,玩笑取樂。

[33]櫛:梳子或篦子。此句言既不裹頭巾,也不插梳子。

[34]鐸:古樂器,比鈴形體大。舌:鐸內懸錘。此句言聲音非鐸所發。

[35]郅(zhì)支:匈奴單於名號。

[36]清角:曲調名。

[37]韶華:青春年華。

[38]金蟬:婦女首飾。

[39]玉燕:指釵。《別國洞冥記》卷二載神女留釵贈漢武帝,帝以賜趙婕妤。婕妤死後,宮人發匣,有白燕升天而去。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

[40]弁:冠名。此指帽子。

[41]熒煌:閃耀光亮貌。

[42]鈐:當為”鈴“字之訛。柘枝舞者帽施金鈴,由張祜《贈柘枝》”帽側蹙腰鈴數轉“等詩可知。炫轉:轉動不定。

[43]寶帶:柘枝舞者腰係帶,綴鈿甚重。

[44]裾:衣服大襟。蒨:大紅色。

[45]鞶(pán)鑒:腰帶上掛的小鏡。逶迤:曲折宛轉貌。

[46]瓊瑰:美玉。此指帶上飾物。

[47]瑞錦:指錦製之靴。雲匝:指靴上雲狀花紋。

[48]蹙金:用金線盤繡。雁欹:指袍上繡的斜飛的大雁。

[49]”將翱“二句:謂二人同出同舞,形影不離。

[50]鏗鏘:指清脆的樂聲。

[51]襞(bì):折疊。袂:衣袖。

[52]玉顏:形容女子美麗的容顏。

[53]抗:揚。瓊珶(dì):美玉。曹植《洛神賦》:”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

[54]要妙:指高妙的技術。

[55]滿背:起舞前舞者先背對觀眾,故曰滿背。

彼工也以初奏迎,我舞也以次旅呈[1]。乍折旋以赴節,複宛約而含情。突如其來,翼爾而進[2],每當節而必改,乍慘舒而複振[3]。驚顧兮若嚴,進退兮若慎;或迎兮如流,即避兮如悕[4];傍睨兮如慵,俯視兮如引[5]。風嫋兮弱柳[6],煙冪兮春鬆[7];縹緲兮翔鳳,婉轉兮遊龍。相邇兮如借,相遠兮如謝;忽抗足而相跐[8],複和容而若射[9]。勢雖窘於趨走,態終守乎閑暇。飛飆忽旋[10],鸞鶴聯翩,撼帝子之瑤佩[11],觸仙池之玉蓮[12],擁驚波與急雪,卷祥雲及瑞煙。

詞方重陳,鼓亦再歇,俄舉袂以容曳[13],忽吐音而清越[14]。一曲曲兮春恨深,一聲聲兮邊思發,傷心兮隴首秋雲[15],斷腸兮戍樓孤月。歌扇兮才斂[16],鳴鼙兮更催[17],將騰躍之激電,赴迅疾之驚雷。忽如厭乎揮霍[18],戢餘勢以徘徊[19]。屹而立,若雙鸞之窺石鏡[20];專而望,似孤雲之駐蓬萊[21]。輕攢翠蛾[22],稍拂香汗,暫爾安逸,複騁陵亂[23]。抽軋軋於蕙心[24],耀纖纖之玉腕[25]。躊躇曠望[26],若戀虞以南馳[27];俯僂回旋[28],非為劉而左袒[29]。拾華衽以雙舉[30],露輕裾之一半。花灼灼[31],鼓蓬蓬[32],帽瑩隨蛇[33],熠熠芝蘭之露[34];裾翻莊蝶[35],翩翩獵蕙之風[36]。來複來兮飛燕,去複去兮驚鴻。善睞睢盱[37],偃師之招周伎[38];輕軀動蕩,蔡姬之讋齊公[39]。

則有拂菻妖姿[40],西河別部[41],自與乎金石絲竹之聲,成文乎雲韶鹹夏之數[42]。然後能使燕趙慚妍[43],威嬙掩嫮[44]。我之服也,非妺喜之牝雞[45];我之容也,非木蘭之雄兔[46]。既多妙以多能,亦再羞而再顧。鼓絕而曲既終,倏雲朝而雨暮[47]。

(《文苑英華》卷七九,中華書局影印本)

[1]次:依次。

[2]翼爾:兩臂伸開如展翅欲飛的樣子。

[3]慘舒:心情憂鬱和舒暢。

[4]悕(xī):悲傷。

[5]俯:低頭。

[6]嫋:風吹搖動貌。此以弱柳喻舞者的腰身。

[7]冪:覆蓋。

[8]抗:舉。跐(cǐ):踏。

[9]射:同繹,述說自己的心情。《禮記·射儀》:”射之為言也,繹也……繹者,各繹己之態也。“

[10]飆:疾風。此言舞者像風一樣地旋轉。

[11]帝子: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12]玉蓮:指地上的蓮花圖案。《南史·東昏侯紀》:”又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化用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