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容曳:起伏貌。
[14]清越:清澈激揚。
[15]隴首:隴頭。樂府詩橫吹曲有《隴頭水》。
[16]歌扇:指唱歌時歌者手執之團扇。
[17]鳴鼙:鳴鼓。
[18]揮霍:輕盈貌。
[19]戢:收斂。
[20]石鏡:廬山有石鏡,見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
[21]蓬萊:仙山名,在東海中。見《史記·封禪書》。
[22]攢:蹙,皺。翠蛾:指女子翠綠色的眉毛。
[23]陵亂:迅疾。
[24]軋軋:生機勃發貌。陸機《文賦》:”思軋軋其若抽。“
[25]纖纖:細貌。
[26]躊躇:猶豫不決貌。曠遠:遠望。
[27]虞:虞舜。傳說舜南巡,死於蒼梧之野,其二妃娥皇、女英追之不及,南望痛哭。見舊題任昉《述異記》。
[28]俯僂(lǚ):俯身曲背。
[29]左袒(tǎn):露出左臂,為柘枝舞將終時的姿態。漢初呂氏專政,太尉周勃謀誅諸呂,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見《史記·呂太後本紀》。
[30]衽:下裳。
[31]灼灼:鮮麗貌。
[32]蓬蓬:鼓聲。
[33]隨蛇:指寶珠。隋侯見大蛇受傷,以藥敷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見《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高誘注。隨、隋可通。
[34]熠(yì)熠:鮮明貌。
[35]莊蝶:莊子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莊周也。見《莊子·齊物論》。
[36]獵蕙:風掠蕙草。
[37]睞(lài):旁視。睢(suī)盱(xū):仰視貌。
[38]偃師:周穆王時巧匠,為王造木偶倡,能歌能舞,穆王與盛姬內禦並觀之。技將終,木倡瞬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穆王始悅。見《列子·湯問》。
[39]蔡姬:《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蔡人嫁之。“讋(zhé):言小不止。
[40]拂菻(lín):古代西域地名。
[41]西河:地名。樂曲有《西河長命女》。
[42]雲韶:指韶濩樂。韶為舜所作樂曲,濩為湯樂。元結《欸乃曲》:”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雲山韶濩音。“鹹夏:鹹池樂與夏樂。鹹池,相傳為堯樂。禹曾作《九招》,一說為啟作。
[43]燕趙:燕趙之美女。古說燕趙之女能歌善舞。《文選》江淹《別賦》:”燕趙歌兮傷美人。“李善注引《古詩》:”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妍:美貌。
[44]威嬙:威指南之威,古美女名,見《戰國策·魏策三》。嬙指毛嬙。《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嫮(hù):美好。
[45]妺(mò)喜:夏桀妃,倍受寵愛。湯滅夏,桀與妺喜南奔而死。見《國語·晉語一》。牝(pìn)雞:母雞。《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46]木蘭:傳說木蘭代父從軍。北朝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47]雲朝雨暮: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語,見《文選》宋玉《高唐賦》。此乃遐想,唐人風氣如此,如白居易《柘枝妓》:”看即曲終留不住,雲飄雨送上陽台。“張祜《金吾李將軍柘枝》:”看看舞罷輕雲起,卻赴襄王夢裏期。“
評
本篇賦柘枝舞,將這一著名的唐代舞蹈表現得淋漓盡致。此賦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段,寫舞前的準備工作。第二部分包括四段,詳述柘枝舞的全過程。其中第一段寫筵席擺開,音樂齊奏,舞者準備出場;第二段寫舞者的裝束;第三段正式描寫舞蹈,用了許多比喻描寫舞者的姿態;第四段寫舞蹈告一段落,中間暫歇,隨即在歌聲中再次起舞,節奏變為迅急,直至舞蹈結束。第三部分即最後一段,為作者對舞者以及舞蹈的讚美。此賦為我們提供了唐代柘枝舞的整個過程,當是研究唐代舞蹈的重要史料。沈亞之有《柘枝舞賦》,然字數尚不足此賦的四分之一,自然不及此賦描寫的那樣詳細而精到。此賦文辭華美,篇幅較大。盧肇喜作大賦,擅長鋪陳,《海潮賦》為其力作。篇幅更大。據《新唐書·藝文誌四》,盧肇尚有一賦《通屈賦》,已佚。本篇於盧肇賦中篇幅隻算中等,然已可見其賦的特色了。
(尹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