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山河依舊、江湖依舊、人依舊(上)(2 / 3)

老人幽幽一歎,安排著後事,“等老夫死後,別埋在那座小溪山上了,和小師弟一輩子不對付,這死了,就不去擾他了,將老夫扔在大楚江河裏便可,老夫這一輩子都沒走過其他什麼地方,就跟著河水好好看看大楚山河也可。”

馬夫抹了一把眼淚,低聲問道:“那宰輔千金要不要知會?”

宰輔大人搖搖頭,“不必了,她們娘倆算是老夫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兩人,既然死了,也就不去再惹她們傷心了,老夫既然選擇走了這條路,走完也就完了,不必掛念什麼。”

馬夫重重點頭,不發一言。

老人忽然笑道:“倒是最後還讓你為老夫傷心了一次。”

馬夫搖搖頭,動了動嘴唇,總算是說道:“宰輔大人不僅是不少讀書人心中欽佩的對象,也是我等武夫欽佩的對象。”

老人搖搖頭,吐了口氣道:“老夫其實隻想做他欽佩的對象啊。”

一時無言。

外麵飄起雪花,寒風驟至。

一場大雪很快下了起來。

馬夫打了個寒顫,想著提醒宰輔大人,可是隻是喊了一句宰輔大人之後,車廂裏未傳來回音。

馬夫猛然轉頭,老人安詳的躺在車廂之中。

平靜而死。

馬兒驀然停下,不知為何。

馬夫來不及說話,轉頭之後視線之中,有個青衫年輕人緩緩而至。

他來到馬車旁,看了看這馬夫,輕聲問道:“長輩過世,晚輩自當收屍扛棺,如何?”

馬夫看了一眼這個青衫年輕人,很快便有些不確定的問道:“是葉先生?”

那年輕人點了點頭。

馬夫這才擦去眼角淚痕,輕聲提醒道:“宰輔大人說了,死後不必下葬,同大楚山河而遊便是。”

年輕人點點頭,“自當遵從長輩遺願。”

馬夫便不再多說什麼。

然後那青衫年輕人便背起老人遺體,轉身而走,隻不過才走出數步。

那馬夫便想起什麼,忽然大聲道:“宰輔大人死前最後一句說的他想著做一人的欽佩對象。”

年輕人咧嘴,沒笑。

沒有回頭。

背著宰輔大人緩緩而行,很快漫天雪花便都落滿了兩人身子。

走出很久之後,年輕人才輕聲笑道:“師叔若是說的那人是我,那便不必擔憂了,師叔所做的這些事,自然能讓如晦欽佩。”

寒風吹過,似一人爽朗大笑。

陵安,淩煙閣。

有個一身明黃色龍袍的男人推門而入,走過那掛著的二十四副畫像後,獨自一人坐在門檻上,輕聲歎道:“你這個老家夥,一輩子都要強,最後要死了,也不讓朕看看,不看便不看吧,可你這家夥,總歸該讓無數後人都好好看看。”

走出淩煙閣之後,皇帝陛下立即讓人為宰輔大人畫就一幅畫像,雖說宰輔大人不在陵安,自有見過他的丹青高手,憑借記憶便畫就了一副畫像。

栩栩如生。

皇帝陛下親自將其懸於淩煙閣。

位於二十四功臣之前。

大楚第一功臣。

宰輔高深!

有顆長在書院某處偏僻小院的夾竹桃,新枝長得極為茁壯。

靈運四年,初春。

冰雪消融,萬物複蘇。

江南之地早已經春暖花開。

有個白發男人行走於一座無名山中。

在大楚最後那場戰事之後便不見蹤影的大楚天軍侯本該成為現如今天下所有沙場武人仰頭而觀的大楚功勳武人,卻偏偏不再想再回陵安。

那座從天軍侯府更名為白府,現如今又改回去天軍侯府四個字的府邸,主人遠遊未歸。

白難提著一包桂花糕,或許這是他唯一去陵安的緣由。

來到一座野廟前。

廟裏老和尚早已經故去多時,小和尚也去雲遊,這座野廟破敗,並無人跡。

白難繞過這座野廟,緩緩而去。

有一片桃林,開的極盛。

踏進去時,真是如至仙境。

白難在桃林之中緩緩而行,走到盡頭時,有一小墳,無碑。

隻不過墳頭尚無野草,隻是有一顆小桃樹,亭亭而立。

一如之前那婉約女子。

白難緩緩坐下,打開那包桂花糕。

他輕聲開口,語氣輕柔。

“子衿,可曾知曉,現如今大楚一統山河,北匈再無,你也再不必擔心那些蠻子南下中原了,你說南唐婉約,隻不過以後倒是看不到了,至於東越尚在,本就沒有什麼大礙,我也就懶得去管了。”

“十餘年前你說你戀的陵安非陵安,我後來才想清楚,原來是出自那句世人謂我戀長安,隻是單戀長安某而已。你讀的書多,不像我,這樣一個大老粗,一輩子隻知道行軍打仗而已。”

“子衿,十年未見,你可安好?”

……

……

白難嘴裏不停,他有千句萬句要說與這女子聽。

“世人惱我當年所選大錯特錯,可若是現如今再選,我依然會如此選,你說男兒要誌在四方才行,可我倒是覺得,誌在四方不如你。”

“這片天下對白難而言,如何及得你一絲一毫?”

“陵安也好,天下也好,無你處便無心安之地。”

……

……

白難獨坐一日,起身之時,桃林落花。

很好看。

好似有女子站在桃林之中喊他的名字。

“白難。”

白難一頭白發隨風而動。

他笑著流淚。

初春時節,正是適合遊人踏青之時,實際上這江南之地,不少士子早已經相約,三五成群,遊山而去。

終南山腳,有香客結伴上山,隻是尚未看到那座道教祖庭,山道之上,亦無任何道人行蹤,這讓幾乎年年都來的香客們有些奇怪。

平素裏上山燒香,總歸會在山道上看到不少或老或少的道長,可現如今,當真是一個都沒有。

香客帶著困惑上山,總算是來到那座長生殿前。

仍舊沒看到有道長蹤影,這讓這些香客覺得實在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良久之後,才有個少年道士走出長生殿,看到這諸多香客,鄭重的打了個稽首。

眾香客連忙還禮,可有眼尖的香客很快便發現這個少年道士身穿的卻是掌教大人才能穿的道袍,玄紫色,不同於其餘灰布道袍。

有年老者小心翼翼問道:“敢問道長,可是這終南山掌教大人?”

那少年道士輕輕點頭,雙手疊於腹前,輕聲道:“小道守一,正是這終南山掌教。”

香客們皆是大驚失色,人人知曉這終南山原掌教薛道衝是首榜上大宗師,可惜是死在了當初那場國戰之中,可即便如此,這終南山還有這麼多道長,為何掌教卻是這一位少年道士?

那老者不確定的問道:“上山之時,未見山上修行的道長們,也不知道是為何?”

守一眉目之間有些傷感,輕聲道:“當時大楚遭逢大難,師兄師伯們皆下山而去了,無一人而還,小道奉掌教師叔祖之命擔任守山大責,並且師叔祖言明,若無師兄們回山,小道便可為下一任掌教。小道等候這些光景,亦無見一位師兄歸山,想來便都已仙去,這才敢以終南山掌教示人,不然如何敢為之?”

這番話說出來之後,香客們都有些傷感,這終南山雖然貴為道教祖庭,可山上道士一向待人和睦,從未有過什麼作惡之舉,掌教薛道衝更是低調的不像話,就連踏入第六境,也不曾公諸世間,要不是這後來有天機閣,誰又知曉?

守一攤開手,輕聲道:“諸位請入便是。”

眾香客點頭。

踏入長生殿,雖說早有守一的一番話在前,可踏入長生殿之後,看到那擺放的一眾靈位,還是吃了一驚。

這滿座終南山道士魂盡在此處。

那老者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守一倒是站在一旁,隻是在為青燈添油。

終南山隱於人世,太平時不曾有過一舉一動,可恰逢亂世,便盡數下山,死的安靜,不曾驚擾世人,可也不曾愧對大楚,愧對蒼生。

修道之後便是方外之人,可睜不睜眼都還是楚人。

守一忽然想起掌教師叔祖的一句話:

我輩修道,什麼都可修,可唯獨不修長生。

靈運四年,盛夏。

陵安。

皇帝陛下在朝會上提出要修建一座大楚英豪樓,在樓內要懸掛於大楚有功的江湖武夫,此事甚大,曆朝曆代都不曾有廟堂為江湖所做此類事情,因此一經提出,便讓整個朝野都震驚不已。

朝中大臣對此褒貶不已,有讚成之輩,說是那些大楚武夫為大楚在那場國戰之中所做貢獻不可磨滅,不能相忘,修建此樓,理所應當。而持反對意見者,便是說自古以來俠以武亂禁便成了廟堂最頭疼的事情之一,現如今大楚要開先河,為江湖正名,是大大得不妥。

兩方爭執不休,讓此事一再擱淺。

不過在某日朝會之時,雙方又提及此事,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儒學宗師斥責此事是胡鬧,這一次,滿朝大臣都忌憚這位儒學宗師的聲名不敢多說,反倒是有個禦書台的少府大人站出來大聲斥責這位儒學宗師,這位一直對朝會都冷眼旁觀的狀元郎破天荒的說了許多,從那場國戰說到國戰之前,反正表露的態度就是一個,此事可行,亦是必行。到了最後,蘇妄言指著那老家夥的鼻子怒斥道:“此事放在大楚三年之前,宰輔大人尚未辭官之時,若是你這老兒多說一句,宰輔大人便能將你這家夥直接貶出陵安,大楚江湖,何曾禍國?何曾擾亂社稷?國戰之時,他們死在軍陣之中,卻不曾有半句怨言,而你這塊老木頭呢,隻怕躲在別處瑟瑟發抖而已!?”

一句話,蘇妄言便換了三個稱呼,便實在可知他有多怒不可遏。

朝臣們盡是盯著這個盡顯狂孺風采的年輕人,神色複雜。

還好最後那位皇帝陛下終於拍板,此樓可修。

遂命丹青妙手畫像懸於此樓。

最後朝臣一眾商議,提出多達五十六位江湖武夫可將畫像懸於此地。

這之中早已名動天下的有已故的天下用刀第一人晉南衣、道教祖庭終南山掌教薛道衝、北地劍聖辛白味、劍閣掌教餘留白、劍道宗師柳登科、以女子之姿現如今已經登臨第六境的柳青、死在青城山的帝師王越、為大楚死在北境的大魏人士湯槐安……

……

……

這五十六人之中,大多已故,就算是活著的,除去少數幾位仍在江湖上,大多已經不見蹤跡。

最後排列順序之時,關於誰的畫像排在第一,又產生了爭議。

是該讓那位劍開天門的劍仙葉長亭懸於最前頭,還是讓在北丈原斬殺北海王甘如,殺透一座北匈江湖,最後登上上京城城頭斬殺北匈國主的葉如晦排在第一。

最後有人一言而決。

葉如晦!

這位才是整個北境戰事最關鍵之人,若無他斬殺甘如,並且在大軍之中揚言要北上取北匈國主人頭,想來北匈大軍不會那麼容易便被大楚擊潰,甚至是攔不住他們南下也是有可能的。

怎麼看,位於第一,理所應當。

大楚英豪樓花費半年時間修建完畢,在靈運五年初春正式建成。

樓中五十六位畫像皆出於丹青妙手之手,栩栩如生。

特別是這最前頭的那兩幅畫像,更是宛如活人一般。

一身青衫,腰間仗劍的葉如晦風流意氣仍是無人可比,白衣持劍的葉長亭飄飄似仙。

世間武夫之後再言,提起劍仙兩字。

定然繞不開當年的南唐劍仙李青蓮,白衣劍仙葉長亭,以及葉如晦三人。

更何況後者,同出一門。

一門兩劍仙,在此之前,世間聞所未聞。

……

……

大楚英豪樓建成之後,到底還是引得不少陵安百姓前來一觀,眾人來到那葉如晦畫像前,都是嘖嘖稱奇,更有甚者,聽說過這年輕人當初所作所為的,都忍不住說起來,那模樣,就像親身經曆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