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是極富個性的,即便是同一詩派的詩人,也常常會在詩觀點上產生一定的差異,相互爭執起來,進而分道揚鑣,另立山頭。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現代詩就是在流派爭鬥中成長起來的,網絡在加強交流的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也加速了流派的分離。近年來垃圾主義、現實主義、非詩主義、詩非詩主義等思想的不斷湧現,說明了詩人們對詩歌的探索是永無休止的。不管它是海麵上一時的浮沫,還是永不枯竭的一片汪洋,對於詩歌而言,都不會沒有意義。當然,我們在看到流派積極意義的同時,也應注意到一個現象,很多所謂的流派並不是推行一種寫作理念、寫作態度、寫作方式,而更多的是像梁山泊好漢扯上一杆大旗,另立山頭,以便獲得更大的利益。也許還不能實現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政治理想,但至少大家都能從中分得一杯羹。這種念頭,在詩人當中普遍存在著。近來甚至出現了一些急於出名的人,在各詩歌論壇上發表漫罵性的言論。從本質上講,詩歌流派之爭和團體之爭,無非是盤峰詩會話語權爭奪戰的延續,第三代、中間代、七十後、八十後,都試圖將自己綁在一起,形成團體合力,去占領山頭。這說明了一直寓居民間的詩歌,一直自命清高的民間詩壇,其實還是被一種現實的利益關係掌控著。我們不能不看到,當今詩壇這些大大小小的“圈”,其實也跟商品經濟條件下結成的大大小小的利益團體沒什麼兩樣,由此也可以測知民間刊物的選稿標準也跟官方刊物沒什麼兩樣。說白了,無非是關係網在起作用。當然,從長期來講,這都是自取滅亡的最佳途徑。
由此帶來的弊端不容忽視,我們常常會發現這已經影響到詩人們的創作和批評態度。一個善於跟網站、跟朋友們搞好關係的詩人,往往在論壇裏較有人氣,寫首劣等的詩,也能有大量的帶有褒獎語句的回帖。因而出現了人比詩出名,“名詩人”的詩水平低下的現象。而一個不太注意搞關係,一個默默思考,安靜寫作的詩人,在論壇裏自然少有人氣,詩寫得再好,也很少有人回帖。這往往導致網站、詩人包括編輯判斷的差誤(有些編輯會不自覺地先看回帖的多少,再來評判一首詩作的好壞),采用相對較差的詩歌,而放棄了真正的佳作。當然,詩壇本不可能純淨,人為因素畢竟是不能真正徹底排除的。前日看到一個官方刊物的選稿標準中有“影響力大的詩人”這樣的字眼,可見它作為評價作品優劣的標準在傳統領域裏也很普遍。
以上情況無論對於網站發展而言,還是對於整個網絡詩歌的發展都極為不利的。從某些方麵來講,片麵重視話語權也使網絡本身的浮躁特征更加凸顯,八十後的一些詩人更是急於出頭,安靜的創作在這個信息暴漲的時代似乎已不合時宜,這將極不利於有力度、有深度、震撼人心的作品的誕生。所以我說,如何控製其中的度,如何不使其進一步惡化,是網絡詩歌應當注意的。
四、展望
詩歌選擇了網絡,就等於給自己插上了翅膀,網絡詩歌的前景必定提光明的,我們可以展望一個飛速發展未來,一個讓中國詩歌重新煥發神采的時代。當然,我們應該對詩歌的發展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畢竟沒有一種事物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
從大環境上看,我們的世界正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人們在言論上將享受更大程度的自由,單一的、機械的、主旋律式的、指導性的聲音將逐漸減弱直至失去市場。由此可以預見,詩歌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更傾向於平民化,通俗化,生活化,進而發展成人們普遍能接受的心靈的音樂。一些不受歡迎的,故作姿態的朦朧詩,無病呻吟的抒情詩、玩世不恭的垃圾詩將會逐漸失去市場,退出曆史的舞台,而直指心靈的、富有美學神采的詩作,必將會成為主流。不管是網上還是網下,不管是詩歌還是其它形式,都會朝向這個方向發展。這個方向不可逆轉,這並不是由詩歌而是由生活本身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