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我隻想談談個人為什麼會走向《第三條道路》論壇,並與眾多詩人結識並成為朋友的。首先我是經詩友推薦《第三條道路》論壇,然後,是我先看到了他們的紙刊,發現了他們的詩歌理論中主張有“道”,有“道”才有“為”,這是我一貫倡導的,而且打開論壇,許多閃亮的名字都如星光燦爛,光彩奪目,讓人耀眼,如莫非、譙達摩、樹才、劉川、林童、龐清明、安琪、馬永波、車前子等眾多名詩人,他們都有自己的作品,代表者自己在詩壇上的地位。
我曾經多次說過,我熱誠結識網絡上的高手,但也因為自己的心切、單純、善良,曾經受過一些以詩為幌子的所謂高手的欺騙,對一些論壇我更是憂心仲仲,不敢高攀,也不願意低就而處於尷尬境地。在好長時間,我都一個人默默地寫,默默地等待。我經常與朋友說到論壇時總是這樣比喻:如今論壇之混亂不亞於三國時期的群雄紛爭,尋找有利的“山頭”和同謀者最為重要,否則,稍不小心,就要被亂石砸入陷阱而落得粉身碎骨;或者被無情的波濤、洪流淹沒的無影無蹤,而不知魂歸何處!特別是像我這樣,四十歲出道,才念過幾年書的弱者,又經曆過商界、政界的曆練和世態炎涼無情的折磨,顯然更需要也更懂得有一個好的棲息地和發展空間供自己選擇。這就是我為什麼不選擇其他論壇而特別選擇第三條道路的初衷和我最善良的表白。
經過很長時間的觀察,我終於發現第三條道路很適合於我,於是2003年11月,我便試探性地貼出了一組詩,並很快到了龐清明、西北龍等眾多詩友的良好評價。我還清楚地記得版主林童幫助我改過詩作《雪地上的烏鴉》;版主龐清明特別點出喜歡我以家鄉金溪河為題的詩作《金溪水》,他還提出要讓它上第三條道路——21世紀詩歌選本,後來我從論壇貼出的目錄中看到我的另一首《一把鎖訴說的理由》也被選上了,但我一直後悔該詩我做了較大的改動,連題目也改成了現在的《一把鑰匙訴說的理由》,我認為這樣改動更符合內容的要求,但為時已晚了,因為這本由譙達摩等主編,達599頁,選了一百一十多詩人的書,已交付出版了。我隻好讓它“殘疾”地站著。
由於我有較為出色的表現,我也很快被推為值班版主,隨著時光的推移,我不知不覺在這個論壇將近有十個多月了,其間,我也為它傾注了許多心血。在我舉辦的全國網絡詩會中,我重點邀請《第三條道路》的詩人如林童、張作梗、蘭馬、楚楚、沈河等詩人。他們的到來和出色的表現,讓我親眼目睹了第三條道路主力軍的風采。但我發現論壇中我喜好的一些重要詩人,如莫非、樹才、老巢、劉川、車前子、馬永波等少有出場,隻有林童和龐清明在撐著門麵,這樣或多或少地降低了我的熱情。我想他們不會是修道成高僧了,或是不是不願意與我們交流讓我們多向他們學習了吧?還有眾多詩人多半是老好人,待人熱情、有朝氣,評貼積極,論壇也熱鬧,但它和眾多論壇一樣,到底有多少人在認真地看別人的詩,或真心、誠懇地評別人的詩?我一直打一個問號?除了少數幾個外,很多詩人都隻是露露臉。包括我自己,因為在其他論壇被人罵怕了,失去了原有的鋒利,漸漸也變成了一個“和事姥”。總之,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說的,古人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近,有個剛來的詩人針對《第三條道路》論壇出現的這種現象提出了批評。我也在此跟了貼,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但這些問題不隻是一個《第三條道路》的問題,很多論壇都存在這個問題;更有甚者在排除異己,獨坐山頭,盛氣淩人,傲氣逼人;它們當中有的如瘋狗咬人,最後隻好圈子裏的幾個人在自娛自樂,有的如強弩之末,有的如日落西山,最後隻好半死不活地飄零在被時光遺忘的陰暗處發黴,可憐呀,可悲。相對於那些論壇來說,《第三條道路》隻要不斷修正自己的偏差;我相信也會勇於麵對和糾正這些缺點,做個值得稱道的論壇是可以,也必定是眾望所歸的。
總之,第三條道路是能夠吸引眾多追求個性張揚和有美學思想的詩人加盟,是讓中國詩界感到高興,我個人也非常欣慰。讓我們記住《第三條道路》論壇主辦者之一的龐清明那句:“大膽地喊出來:你走的是第三條道路”的論壇宣言。靈性詩話:現代性、新詩歌與第三條道路山裏弟
詩歌人成長為詩人過程中需要經過三個階段,或者說需要突破三大層麵,一是情欲層麵,二是靈感層麵,三是靈感層麵再生的新鮮的情感層麵,準確地說,一名詩歌人經過這三個階段的曆練之後,其文本才具有藝術性的高度而於時代和後人才具有閱讀與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