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條道路命名產生的背景還可以明顯看出,不屬於這兩個派別中的任何一派,說明了第三條道路的獨立性;反對當時的二元對立,反對詩歌的話語霸權,不加入這兩個派別中的任何一派說明了第三條道路的自由性;不否定任何一派的優秀詩寫,1999年12月《九人詩選》的出版,是第三條道路的涵蓋性;認為除了這兩大派別優秀寫作是詩外,還有另外的優秀寫作是詩,則體現了第三條道路的先鋒性。因為在詩歌的發展道路上會不斷出現一些先鋒派別,而認為先鋒派別的詩寫之外之後還有另外的優秀詩寫當然更應該是先鋒了。
所以,第三條道路是樹才說的“單獨者”,“‘第三條道路"不是在‘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立場"之間走中間路線,或處於左右之間等等;相反,它是對‘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立場"的同時揚棄”;是莫非在《反對秘密行會及其它》裏宣言:“是另類,是另類的另類,甚至是自身的另類,是單獨者,是單數的複數。”是詩人兼理論家的譙達摩的說法,三是虛數,是“三生萬物”;第三條道路“是一個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詩歌流派”;是詩人兼理論家林童所說“流派也罷,詩群也罷,不過是個姿態”;“一千個人,應有一千條道路”“不結盟也就是結盟”,是不結盟的結盟;是“利益共同體”。而這裏的“利益”,“其實毫無物俗利益可言,他們所要的,僅僅就是以文學寫作的獨特性促進與提升中國新詩的發展(張放語)”
明確一下:
獨立性——是第三條道路不從屬於某一派別(注意這裏不是指個人)。
自由性——是第三條道路的人有派無派都可以(注意這裏是指個人)。
涵蓋性——是第三條道路可以包納其它的流派。
先鋒性——體現在第三條道路不局限在不停留在某一先鋒流派,認為在某一先鋒流派之外之後還有優秀的詩寫!且詩歌的寫作就象道路一樣,不斷地向前延伸!而這種詩寫的道路有賴於第三條道路上的優秀詩人的不斷探索。
用一句話表述:第三條道路不是霸道的虛無的靜態的無主張的,而是自由的實在的動態的有道路的,有著堅強的獨立性和寬廣地涵蓋性不斷前進的好詩主義!
另外,由於第三條道路是在新詩的兩大派別的爭吵時產生的,所以,第三條道路是針對新詩的。
寫到這,我覺得我的第三條道路的判定標準成立,不知大家以為然否?請大家批判。
注:以上所引詩人或理論家的言論均出自《第三條道路》第一卷(九州出版社)
【作者簡介】嚴家威,河南省信陽市第七高中教師。第三條道路:我們需要不需要批評?段磊
第三條道路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老詩人重獲青春,新人層出不窮,在第三條道路“開放、寬容、兼收並蓄”的氛圍裏,大家專心詩藝,寫出一大批好的作品。百花齊放,正可以形容第三條道路當前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本人認為,第三條道路的發展已經遇到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這一問題不解決,將會影響到第三條道路大好局麵,影響到第三條道路今後的發展。這就是:第三條道路到底需要不需要批評?第三條道路需要怎樣的批評?
當今詩壇的現狀,相信大家都很明白,山頭林立,表麵上熱鬧非凡,好的作品卻越來越少和越來越不被人關注,大家都在津津樂道的是某些事件,唾沫飛揚的種種論爭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大家都在爭相發言,老詩人耐不住寂寞,感慨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剛剛冒出來的新人更是抱定“出名要趁早”的信念,甫一提筆就要組成團隊勢力,跑馬圈地,於是評論不可避免地淪為少數人爭奪話語權和劃分勢力範圍的的工具,尊重讓位於詆毀,謾罵代替了評價。
在這樣的大氣候下,我們更有理由期盼好的批評的出現。尤其是,在第三條道路上的出現。
批評有用嗎?竊以為不但有用而且作用巨大,當然前提必須是“好的批評”,新人可以從批評中汲取營養,明確方向,在這一點上,老詩人可以在這裏發揮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老詩人也可以得到更深入和更全麵的解讀。而尤其對已經發展到今天的第三條道路來說,批評可以更多的使人關注個人化的寫作,百家爭鳴才能更好地促進百花齊放,有了好的批評,第三條道路才能拒絕平庸,獲得更有後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