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們對沒有明確的單一指向,隻是可能的多種指向的理論,對理論的務虛性不理解,總還認為理論就是明確正確,而實際上那種聲稱超越時空的絕對正確的理論往往最有害;事物是發展的,必須為發展的事物,留有一個含糊的不確定的靈活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因此有人懷疑“第三條道路”不驢不馬是最沒前途的空房子,不知道因為空,才有容量才能成為發展詩歌藝術的寬廣的舞台。
“第三條道路”的寫作理論,是建立在對詩歌創作本質的理解上,詩歌作為藝術是個人的創造性勞動,詩歌作品不是機械產品,它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強調豐富多樣,不斷變化,新穎獨創是詩歌創作理論的基點。詩歌批評要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對詩歌新的表現方法表達技巧,新的表現形式,對它的不成熟和缺點,既要批評也要寬容,對新因素具有潛力和重要性更要指出,藝術探索沒有禁區,開放,自由,寬鬆,是藝術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們提倡獨立寫作,主張每個作者隻能根據自已的生活經曆藝術經曆選擇最適合自已的創作方式,藝術就是個性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這是藝術創作規律;我們主張開放寬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則是社會藝術繁榮規律;我們主張多元化多樣化,主張詩歌題材和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是藝術批評的規律。第三條道路的理論是創作理論和批評理論的結合,把“獨立寫作”“多元化”“開放寬容”都寫在“第三條道路”的旗幟上。
“第三條道路”沒有特性嗎,有,我們的特性存在於第三條道路寫作群體的成員陣容上,存在於第三條道路寫作群體推出的作品上,我們的最大特點是多樣化,多種題材多種風格的兼容,“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那詩歌的萬紫千紅、百鳥囀鳴就是第三條道路的路標和理想的識別碼。
“第三條道路”,她的誕生就是為特立獨行的詩歌探索者提供舞台,是為了這些堅持獨行特立的詩歌探索者,提供交流切磋,在平等互相尊重下爭論提供論壇。真理是互相撞擊中冒出的火花。第三條道路是發展詩歌藝術的開放的自由的寬廣舞台。
“第三條道路寫作”,提倡獨立寫作,提倡詩人走適合自已的創作道路,但第三條道路寫作有個共同方向就是實踐“好詩主義”。
“第三條道路”,高揚“好詩主義”的旗幟
“第三條道路”的寫作理論的重心是“好詩主義”。
新時期以來中國詩歌力量主要從兩個方麵探索新詩的發展,一麵是從國外引進文學思潮和藝術理論,這主要是知識分子寫作方麵的。另一麵是立足本土表現當代生活,注意運用口語寫作,主要是民間寫作主張的。這兩個方麵又分為許多流派。而中國的詩歌評論往往站在流派的立場上進行,中國的詩論和詩歌批評學,或者在批判和解構旗幟下不斷地變換“流派”“主義”的旗號,或者把詩歌按作者出生年代性別生活區域劃分,詩的疆界研究越分越細越分越亂,就是缺乏站在社會的立場上民族的立場上時代的立場上研究詩歌,就是缺少從民眾的角度從讀者的角度對詩歌作品的效果作完整的客觀的公正的評論。
“第三條道路”的理論家們,拋棄流派立場和片麵的隻抓枝葉不抓根本的研究方式,他們主張以世界詩歌,以中國古今詩歌為文本進行研究。主張從大視野研究大詩歌,詩歌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語言的發展改變它的內容和形式,但詩歌藝術仍有共同規律,詩歌評判仍有共同的標準。“第三條道路”的寫作理論是密切聯係詩歌實踐,去努力探索詩歌生命力規律,有生命力的詩歌才是好詩。
好詩主義主張,對當代詩歌的新課題,從時代對詩歌內容詩歌形式的新要求,在現代漢語已經完全成熟,世界信息化潮流下語言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詩歌語言藝術的創新上進行探索,這是好詩主義的時代性和先鋒性。
好詩主義主張,詩歌作者應繼承中國詩歌優良傳統和吸收國外詩歌經驗;好詩主義主張對藝術規律的尊重和重視,掌握藝術規律,根據個人生活經曆和藝術經曆,博采眾長自成一家。這是好詩主義的經典性。實際上傑出的詩人,都是好詩主義者,盡管評論家按生活的年代、地域和寫作風格給他們貼了很多標簽。現代詩歌流派裏,最有成就的詩歌流派之一俄國的“阿克梅派”就是好詩主義派。他們用“對世界文化的眷念”來作“阿克梅派的定義”,正因為他們博采眾長才能實現他們的抱負,成為俄國詩歌的一座高峰。“阿克梅”即高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