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睦州論服氣書》

今丈人乃盛譽山澤之臞者,以為壽且神,其道若與堯、舜、孔子似不相類焉,何哉?又曰:餌藥可以久壽,將分以見與,固小子之所不欲得也。嚐以君子之道,處焉則外愚而內益智,外訥而內益辯,外柔而內益剛;出焉則外內若一,而時動以取其宜當,而生人之性得以安,聖人之道得以光。獲是而中,雖不至耈老,其道壽矣。今夫山澤之臞,於我無有焉。視世之亂若理,視人之害若利,視道之悖若義;我壽而生,彼夭而死,固無能動其肺肝焉。昧昧而趨,屯屯而居,浩然若有餘;掘草烹石,以私其筋骨而日以益愚,他人莫利,己獨以愉。若是者愈千百年,滋所謂夭也,又何以為高明之圖哉?

——《答周君巢書》

凡儒者之所取,大莫尚孔子。孔子七十而縱心。彼其縱之也,度不踰矩而後縱之。今子年有幾?自度果能不逾矩乎?而遽樂於縱也!傅說曰:“惟狂克念作聖。”今夫狙猴之處山,叫呼跳梁,其輕躁狠戾異甚,然得而縶之,未半日則定坐求食,唯人之為製。其或優人得之,加鞭簍,狎而擾焉,跪起趨走,鹹能為人所為者。未有一焉,狂奔掣頓,踣弊自絕,故吾信夫狂之為聖也。今子有賢人之資,反不肯為狂之克念者,而曰“我不能,我不能”。舍子其孰能乎?是孟子之所謂不為也,非不能也。

——《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

且吾子之要於世者,處耶,出耶?主上以聖明進有道,興大化,枯槁伏匿縲錮之士,皆思踴躍洗沐,期輔堯舜。萬一有所不及,丈人方用德藝達於邦家,為大官,以立於天下。吾子雖欲為處,何可得也?則固出而已矣。將出於世而仕,未二十而任其心,吾為子不取也。馮婦好搏虎,卒為善士;周處狂橫,一旦改節,皆老而自克。今子素善士,年又甚少,血氣未定,而忽欲為阮鹹、嵇康之所為,守而不化,不肯入堯舜之道,此甚未可也。

——《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無可準,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猶懼於此。今學如退之,辭如退之,好議論如退之,慷慨自為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猶所雲若是,則唐之史述其卒無可托乎?明天子賢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為速為;果卒以為恐懼不敢,則一日可引去,又何以雲“行且謀”也?今當為而不為,又誘館中他人及後生者,此大惑已。不勉己而欲勉人,難矣哉!

——《與韓愈論史官書》

史遷死,退之複以史道在職,宜不苟過日時。昔與退之期為史,誌甚壯,今孤囚廢錮,連遭瘴癘羸頓,朝夕就死,無能為也。第不能竟其業。若太尉者,宜使勿墜。太史遷言荊軻征夏無且,言大將軍征蘇建,言留侯征畫容貌。今孤囚賤辱,雖不及無且、建等,然比畫工傳容貌尚差勝。《春秋傳》所謂傳信傳著,雖孔子亦猶是也。

——《與韓愈致段太尉逸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