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文學與養性文學》

我以為文藝是講情感而不是講辦法的。講辦法的是科學,是技術。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整匹文藝的錦隻是從一絲一絲的歎息、懷念、呐喊、憤恨、譏諷等等,組織出來。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永不呻吟的才是最有勇氣的。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經驗不豐的作者要告訴人他自己的感情與見解,當然要從自己講起,從故鄉出發。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故鄉也不是一個人的故鄉,假如作者真正愛它,他必會不由自主地把它描寫出來。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作者如能激動讀者,使他們想方法怎樣去保存那對於故鄉的愛,那就算盡了他的任務。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無病的呻吟固然不對,有病的呻吟也是一樣地不應當。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永不呻吟的當是極能忍耐最擅於視察事態的人。他們的筆尖所吐的絕不會和嚼飯來哺人一樣惡心,乃如春蠶所吐的錦繡的原料。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關於感情的真偽問題。我以為一個人對於某事有真經驗,他對於那事當然會有真感情。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所謂文藝本是用描寫的手段來引人去理解他們所未經曆過的事物,隻要讀者對作品起了共鳴作用,作者的感情的真偽是不必深究的。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在文藝上隻能論感情的濃淡,不能論感情的真偽,因為偽感情根本就夠不上寫文藝。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感情發表得不得當也可以說虛偽,所以不必是對於風花雪月,就是對於靈、光、鐵、血,也可以變做虛偽的呐喊。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作風是作者在文心上所走的路和他的表現方法。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人對於人事的感情每不如對於自然的感情濃厚,因為後者是比較固定比較恒久的。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讀書、工作、體驗、思索,隻可以培養作者的感情,卻不一定使他寫成充滿真情的文章,這裏頭還有人格修養的條件。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文藝的進行順序是從神壇走到人間的飯桌上的。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最原始的文藝是祭司巫祝們寫給神看或念給神聽;後來是君王所豢養的文士寫來給英雄、統治者,或閑人欣賞;最後才是人寫給人看。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作風每跟著理想中各等級的讀者轉變方向。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青年作家的作品所以會落在“風花雪月”的型範裏的緣故,我想是由於他們所用的表現工具——文字與章法——還是給有閑階級所用的那一套。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他們所寫的隻希望給生活和經驗與他們相同的人們看,而那些人所認識的也隻是些中看不中用的詞藻。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到民間去”“上前線去”,隻要帶一張嘴,一雙手,就夠了,現在還談不到帶文房四寶。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要改變作風,須先把話說明白了,把話的內容與涵義使人了解才能夠達到目的。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會說明白話的人自然擅於認識現實,而具有開條新路讓人走的可能力量。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話說得不明白才會用到堆砌詞藻的方法,使人在五裏霧中看神仙,越模糊越秘密。

——《論“反新式風花雪月”》

文字形式的美,與其他器具,如椅桌等的一樣,它的美的價值與純藝術,如繪畫雕刻等不同,因為它主要目的在用而不在欣賞。

——《青年節對青年講話》

所謂“國粹”必得在特別、久遠,與美麗之上加上其他的要素。

——《國粹與國學》

凡無進步與失功用的帶“國”字頭的事物,我們都要下工夫做澄清的工作,把渣滓淘汰掉,才能見得到“粹”。

——《國粹與國學》

一個民族在物質上、精神上與思想上對於人類,最少是本民族,有過重要的貢獻,而這種貢獻是繼續有功用,繼續在發展的,才可以被稱為國粹。

——《國粹與國學》

評定一個地方的文化高低不在看那裏的社會能夠保存多少樣國粹,隻要看他們保留了多少外國的與本國的國渣便可以知道。

——《國粹與國學》

瘋狂的人沒有批評自己的悟性,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天才說,他也許是個很好的藝術家或思想家,但絕不是文化的保存者或創造者。

——《國粹與國學》

要清除文化的渣滓不能以感情或意氣用事,須要用冷靜的頭腦去仔細評量我們民族的文化遺產。

——《國粹與國學》

翻造古人的遺物是極大的罪惡,如果我們認識這一點,才配談保存國粹。

——《國粹與國學》

國粹在許多進步的國家中也是很講究的,不過他們不說是“粹”,隻說是“國家的承繼物”或“國家的遺產”而已。

——《國粹與國學》

我們認識古人的成就和遺留下來的優越事物,目的在溫故知新,絕不是要我們守殘複古。

——《國粹與國學》

學術本無所謂新舊,隻問其能否適應時代的需要。

——《國粹與國學》

現代學問的精神是從治物之學出發的。

——《國粹與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