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575年,北齊政權腐敗,周武帝決定借此機會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為此,他在戰略上北連突厥,南和陳朝,以便形成夾擊北齊的態勢。第一次伐齊,北周舉兵18萬,沿黃河兩岸,數道並進,目的在於攻取北齊洛陽。進入齊境後,明令禁止砍伐樹木,對踐踏莊稼者都給予斬首。而北齊的軍隊卻把打仗當成兒戲一般。由於紀律嚴明,指揮得當,士卒奮勇,北周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當,不到20日,就攻下了北齊30餘座城池。周武帝親率大軍6萬,以大將楊素為先鋒,在攻取了河陰(今河南孟津縣東)後,兵鋒直指洛陽。不久,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率大軍援救洛陽,又值周武帝染病,北周軍隊不得不放棄所占城池,退回國內。第二年,北周再次出兵伐齊,而此次進軍的目標是晉州。晉州為北齊重鎮,是北齊皇族勢力興起之地。周武帝認為,攻擊晉州,齊軍必來救援,那時集大軍在野外消滅救援之敵,再乘勝向東一舉拿下北齊京城鄴城。按此戰略布置,周武帝親率大軍,渡過黃河,先後攻占了晉州、並州(今山西太原),北齊的山西屬地丟失殆盡。在周武帝率軍進攻晉州時,受到率兵3萬鎮守金塘城的北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所阻。他多次要求出兵同北周軍隊作戰,但是遭到朝廷的拒絕,心中充滿怨憤和不平。韓擒虎能言善辯,膽氣過人,乘機勸降獨孤永業。獨孤永業反複權衡後,率部投降了北周。北齊因此丟失了金塘城,京都鄴城南麵屏障也因而丟失。

平定南陳威懾突厥

北周滅亡北齊統一了北方。後來北周外戚楊堅代周建隋,改元開皇,韓擒虎又成為楊堅手下重臣。開皇八年(588)十月,經長期準備,隋文帝楊堅出動大軍50餘萬,以楊廣為統帥,兵分八路,從長江上遊、中遊和下遊同時出動,準備南下一舉滅陳,統一全國。長江下遊是主攻方向,有三路大軍: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韓擒虎出廬江,大軍鋒芒都指向了陳朝都城建康。

開皇九年(589)正月初一半夜,韓擒虎親率500精兵從長江北岸的橫江渡口出發,利用夜色作為掩護,乘輕舟向南岸的采石駛去。采石,是控製長江的戰略要點,早在三國時期,周瑜就在此駐紮過。陳軍對此地也進行了重點設防,駐有5000人馬。但是,防守采石的陳軍將士,誰也沒有想到隋軍會在過年的時候發動攻擊。他們照舊按著陳後主歡度春節的聖旨,開懷暢飲年夜美酒,包括巡江哨兵在內都喝得大醉而睡。由於對敵情判斷準確,時機選擇恰當,韓擒虎的偷襲船隊,毫無阻礙地駛達南岸。當韓擒虎率領500精兵進入陳軍的采石陣地時,陳朝的守軍將士仍一點察覺都沒有。韓擒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收繳武器、控製要點,除守將徐子建脫逃外,大部分陳軍士卒還沒有清醒過來就成了俘虜。戰鬥結束,隋軍不損一兵一將,勝利占領了江防重地采石。韓擒虎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率兵突破了長江天險。

攻占采石後,韓擒虎隨即命令主力部隊渡過長江。接著,又率領大軍向建康進軍。由於韓擒虎對俘獲的陳軍將士全都優待釋放,有效地瓦解了陳軍鬥誌,沿江陳軍大都望風而降。正月初七,韓擒虎占領姑蘇(今安徽當塗),前鋒抵達新林,距建康僅30餘裏,與楊廣所派遣的杜彥興一軍勝利會師。與此同時,賀若弼一軍也從京口渡過長江,溯江而上,將軍隊駐紮在鍾山(今南京紫金山)南邊。陳朝的都城建康,已經處於隋軍的合圍之中。

但建康城依山傍水,地勢險要,陳朝在建康城內外尚有10萬餘人馬,如果陳軍憑險堅守,再調各地陳軍援救,勝負也未必能預料。可是,昏憒愚蠢的陳後主,既不采納大將任忠閉城固守的建議,也不同意大將蕭摩訶出兵襲擊隋軍後路的主張,而是以久圍不戰令人心煩為由,兒戲似地命令陳軍統統出城迎戰。各路陳軍既無背城一戰的決心,又無統一指揮的將領,也無如何作戰的計劃,迫於聖旨難違,隻好領兵出城。這樣一來,建康城內就完全空虛了。韓擒虎迅速抓住了陳軍的這一致命弱點,果斷地決定,乘城內空虛之機,以精兵突入建康,殺進皇宮,捉拿陳後主,促使城外陳軍不戰自潰。

韓擒虎兵不血刃,迅速進入陳朝的皇宮。在一口枯井中將陳後主和妃子俘獲。數萬陳軍聞知天子已被韓擒虎俘虜,軍心頓時瓦解,紛紛放下武器向隋軍投降。隋軍占領了建康,陳朝宣告滅亡,南北歸於一統。

平定南陳後,賀若弼妒忌韓擒虎活捉陳叔寶的功勞,韓擒虎也不謙讓,兩人因爭功還動起了兵刃;回到長安後,在楊堅麵前兩人又進行了一番爭吵。楊堅隻好采取和稀泥的辦法,說他倆的功勞一般大,拜二將為上勳,晉升韓擒虎為上柱國,賜物8000段。因有人彈劾韓擒虎放縱士卒,淫汙陳宮,所以隋文帝楊堅沒有加封他的爵位。其實,在攻取建康的戰役中,韓擒虎能抓住建康空虛之機,果斷地派輕兵攻入敵軍心髒,一舉擒敵之首,製止了隋軍的軍事抵抗,因此,隋滅陳的戰爭隻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這與韓擒虎的出色指揮是分不開的。由此他的功勞也似乎應該高些。但是,韓擒虎在活捉陳叔寶之後縱兵淫掠是應當受到譴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