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2 / 2)

在隋文帝集中力量滅陳和經略南方之時,突厥的勢力又有所增長。隋朝滅南陳後,突厥又不時派使者到隋朝打探情況。有一次,突厥使者來到長安,隋文帝問他:“你知道江南有一個陳朝嗎?”突厥使者回答說:“知道。”隋文帝命人把突厥使者引到韓擒虎的麵前,告訴他這就是活捉陳朝皇帝的那個人。在隋朝,韓擒虎與賀若弼、楊素、史萬歲等號稱名將,其中韓擒虎以威猛雄壯而著稱。站在突厥使者的麵前,韓擒虎威風凜然,雙目炯亮威嚴。惶恐不安的突厥使者竟不敢抬頭看他一眼。韓擒虎鎮守涼州,對突厥產生了巨大的震懾作用,使其不敢輕易進犯。

592年,韓擒虎因病而逝。

賀若弼

賀若弼(544-607),隋代將領。字輔伯,河南洛陽人。父賀若敦,任北周金州(今陝西安康)刺史。賀若弼曾仕北周,後助楊堅奪權稱帝,統一天下,位晉上柱國,晉爵宋國公,拜右領軍大將軍。他治軍嚴謹,善用謀略。但他居功自傲,出言不謹,因之遭罪被殺。

初顯鋒芒平陳建功

賀若弼少有大誌,為人慷慨。他刻苦練武,驍勇剛健,弓馬刀箭非常嫻熟。同時,他還博古通今,在當時很有名氣。齊王宇文憲聞聽了他的事情後,非常敬重他的才華,聘請他到齊王府擔任記室一職,管理王府的文書工作。不久,因其才能出眾,辦事幹練,朝廷封他為當亭縣公,晉升為小內史。北周武帝時,上柱國烏丸軌對武帝說,太子不具有帝王的氣質和能力,因此不能夠繼承皇位,擔負大任,還說曾和賀若弼討論過這個問題。武帝找來賀若弼,向他詢問這件事。賀若弼很清楚,太子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他怕攪入這件事會禍及自身,連忙說:“皇太子品德和才能相當好,而且每天都在進步,我沒有看見太子有什麼缺點。”武帝聽後沒說什麼,實際上是默認了他的話。

後來周宣帝宇文讚繼位,下令誅殺了烏丸軌,而賀若弼躲過了這一劫,沒有獲罪。

579年,周宣帝讓賀若弼隨元帥韋孝寬統率大軍征討陳朝。賀若弼善用計謀,他提出的一係列戰策謀劃盡被采用。由此,周軍順利攻占了陳朝的壽陽(今安徽壽縣)、廣陵(今江蘇揚州)數十個城鎮,陳朝江北之地幾乎全被占領。戰爭結束後,賀若弼被提升為壽州刺史,改封襄邑縣公,鎮守淮南。

後來,楊堅代周建隋稱帝,開始著手製定平陳大計,積極準備伐陳。他在朝中尋覓可以擔當平陳大任的人,這時,宰相高向他推薦賀若弼,認為論文武才幹,滿朝大臣中沒有一個超過賀若弼的。於是,隋文帝任命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委以平陳大任。賀若弼非常高興,欣然受命赴任。

與賀若弼共同擔任此任的還有壽州(今安徽壽縣)總管源雄。兩人經反複謀劃,向楊堅獻上平定江南的10條決策,很受楊堅的讚賞。在大舉伐陳之前,賀若弼便周密地做各方麵的準備,其中之一便是曆年在沿江換防時,必在曆陽(今安徽和縣)集中兵馬,大列旗幟,軍帳蔽野,十分壯觀。誤以為隋軍將要大舉南侵的陳軍便調集各路兵馬前來抵禦。後來得知隋軍不過是按例換防而已,於是將調集的兵馬解散。而後年年如此,陳軍便習以為常,也就不再加以設防。589年,隋軍大舉伐陳,賀若弼任行軍總管。當各路大軍雲集曆陽時,陳朝戍軍仍以為是例行換防,所以也仍未加以防備。隋軍於是毫不費力地突破陳軍的長江防線,直搗陳朝的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賀若弼攻下陳朝南徐州(今江蘇鎮江),生擒刺史黃恪。大軍進城後,軍令嚴整,秋毫無犯。有士卒在民間買酒的,立即被斬首示眾。隋軍所到之處受到陳國民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