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鍾會自立益州牧,但是,他的部下又開始動亂了,他們不願意反叛魏國,鍾會也有點控製不住了。同時魏軍中流傳謠言,說鍾會要將魏軍將領全部活埋。謠言愈傳愈烈,終於引發了兵變。在10萬魏軍包圍下,薑維自知難以幸免,但還是率眾左衝右突,手刃五六人,最終還是被敵軍殺死,時年62歲。鍾會、鄧艾也在兵變中先後被殺。

鄧艾

鄧艾(197-264),三國時魏國名將。字士載。陽郡棘陽(今河南南陽南)人。他深謀遠慮,見解超人,在軍中又能以身作則,為士兵作出表章。同時他又居功自傲,終被殺害。

才思敏捷功在屯田

因父親去世過早,鄧艾隻好與母親相依為命。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奪南陽,遷一批南陽居民到汝南屯田。當時,年僅12歲的鄧艾跟隨母親遷居到汝陽,淪落為屯田民,替官家放牛。

鄧艾雖出身貧困家庭,但誌向高遠。有一次,他見潁川已故太丘長陳寔的碑文上有“文為世範,行為士則”的語句。便將自己的名改為“範”,字定為“士則”。後因宗族中有與其同名者,才又改名為“艾”,改字為“士載”。

鄧艾生於亂世,也自然有了指揮軍隊,馳騁沙場的願望。年輕時,他曾擔任小吏,有機會見些名山大川。鄧艾對地理形勢非常敏感,每見到高山大澤,便頓時來了精神,窺度描繪,說何處可以屯兵,何處可以積糧,何處可以埋伏。每當鄧艾一本正經的高談自己的軍事見解時,旁人都是禁不住的嗤笑一番。但鄧艾並不理睬他們,依然我行我素。

鄧艾在做典農功曹時,對所分管的屯田事務非常熟悉,因此被派遣入朝,謁見太尉司馬懿,當麵彙報當地屯田情況。鄧艾文風樸實,思路縝密,他彙報的材料不僅事實詳盡,數據具體,而且說理透徹,論證清晰,見解獨到,深受司馬懿的賞識。

鄧艾才思惠敏,為人機警。但天生卻有口吃的毛病,每奏事常稱:“艾……艾……”。司馬懿故意取笑他說:“卿稱艾艾,當有幾艾?”鄧艾應聲回答:“鳳兮,鳳兮,自是一鳳!”司馬懿對他的奇思巧辯不禁稱讚不已。

司馬懿於是把鄧艾留在身邊作掾吏。後來又因鄧艾成績突出被司馬懿封為尚書。

鄧艾在屯田積穀、充實軍備方麵,取得了卓越成效,顯示了不凡的才能。鄧艾提出的屯田養兵政策,使魏國得到了巨大的收益,減輕了年年征戰對農民的影響,發展了魏國經濟,為取得統一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初顯帥才大敗叛軍

嘉平元年(249),鄧艾和征西將軍郭淮一起抵禦蜀國偏將軍薑維。薑維撤兵,郭淮準備向西,攻打羌人。鄧艾認為撤退的敵軍還沒有走遠,還有返回來的可能,建議把軍隊分開來防備不測,郭淮讓鄧艾留駐白水北部。三天後,薑維派廖化在白水南岸麵對鄧艾紮下營壘,卻不渡河進擊。鄧艾馬上識出了薑維的計謀,叫廖化來作牽製,蜀國大軍則從東麵去襲擊洮城。洮城在白水之北,跟離鄧艾大營60裏。鄧艾乘夜秘密趕到洮城,薑維果然領兵來渡河。鄧艾軍隊因搶先占領域邑而使薑維的計劃落空。鄧艾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後來又遷升城陽(治所在今諸城東北)太守。

此時在魏國內部正潛伏著一場危機,司馬懿父子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擅行廢立,屠戮政敵,致使一些支持曹魏皇帝的將領不滿而起兵反抗。255年,毌丘儉、文欽據揚州起兵,聲稱奉太後密詔,發布廢黜司馬師的檄文,率領6萬大軍渡過淮河,進軍項城。毌丘儉據守項城,文欽在外攻城略地。二人派使者送檄文到兗州打算拉攏鄧艾一起反對司馬氏。鄧艾馬上斬殺來使,奉司馬師之命,發兵萬餘占了樂嘉。在樂嘉,鄧艾故意擺出一副兵困馬乏之狀,誘敵前來。不知是計的文欽乘夜進攻樂嘉,結果慘敗而歸。

時隔不久,隴右戰事又起。蜀將薑維率軍突襲狄道。魏大將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先入狄道,之後與大軍會合。但王經大敗故關,於是又擅自渡過了洮水。陳泰見王經不堅守狄道,惟恐有失,急忙統率大軍支援。這時王經在洮西再次戰敗,死亡數萬人,隻剩萬餘人退保狄道城,被薑維團團圍住。隴右危急,朝廷立刻下詔令鄧艾暫行安西將軍一職,協同陳泰救解狄道之圍。在鄧艾的全力打擊下,薑維隻得撤去包圍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