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3)

趙雲

趙雲(?-229),三國時蜀國名將。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雲正直謹慎,忠心蜀漢,勇猛異常,素有謀略,是三國名將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趙雲身長有8尺,姿顏雄偉。黃巾起義爆發後,他率領鄉人去投奔了公孫瓚。當時,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紹在北方勢力很大,有很多人都去投奔他,公孫瓚深以此為憂。看到趙雲率眾來投,不禁有些詫異。他問趙雲為什麼不與你們州裏的人一道去投奔袁紹而來投奔我。趙雲不卑不亢地答道:“當今天下戰亂不已,沒有誰是誰非。百姓身處戰亂,苦不堪言。我們想要追隨的是能解民於水火的人,並沒有什麼輕此重彼的念頭。”這番義正詞嚴、擲地有聲的話使公孫瓚稱讚不已。

不過,趙雲發現公孫瓚也是追逐私利之人,並非心中的明主,於是借口兄長去世,告別公孫瓚還鄉。不過,在公孫瓚這裏趙雲倒也不是一無所獲,正是在這裏,趙雲遇到了當時正寄居於公孫瓚處的劉備,二人一見如故,非常投機。當趙雲離去時,劉備知道他將一去不回,便與他握手道別。趙雲此時也知道,劉備才是自己最終想要追隨的人,而且還對劉備說了自己不會背德忘義的話。他在劉備棲身於袁紹的落魄時刻前去投奔,追隨劉備及蜀漢政權,終其一生。

208年,曹操南下取荊州,劉備軍中帶有大量平民,行軍緩慢,所以很快被曹操的輕騎兵追上。在當陽長阪一帶,劉備大敗,拋棄妻小,亡命南逃。一路狂奔,總算到了一個較安全的地方。停下來休息,清理部屬,卻發現不見了趙雲。有人向劉備報告說趙雲向北投降曹操了。但劉備不信,認為趙雲會竭盡忠誠追隨自己的,於是把這人痛罵了一番。果然,過不多時,趙雲前來與眾人會合,而且還帶來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原來趙雲隻是為了救人才來遲的。

後來,劉備與孫權聯合在赤壁大敗曹軍,占領了荊州一帶,趙雲也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這時桂陽的原太守趙範並未離開桂陽,他一心想討好趙雲,就想將他非常美麗的寡嫂嫁給趙雲。趙雲聽後卻對趙範說:“我與你同姓,你的兄長就是我的兄長,我怎麼能娶你的寡嫂呢?”實際上,趙雲認為趙範隻不過是被迫投降而已,其心很難猜測,自己這麼說隻不過是托詞而已。不久,趙範果然逃走。

趙雲不但忠誠,而且有膽有識。劉備率軍西征劉璋,將夫人孫氏留在了荊州,孫氏倚仗自己是孫權之妹,身份高人一等,驕縱自大。她手下的兵丁官吏,都是江東人,狐假虎威,也縱橫不法。為了整肅紀律,劉備讓平時很有威信且受人尊敬的趙雲去掌管劉家內事。

這時,孫權聽說劉備西征,就派船隊到荊州去接妹妹。孫夫人也想帶著阿鬥回江東。趙雲等人深知如果阿鬥被孫夫人帶走,東吳必定會將其作為人質,於是他和張飛帶兵截住孫夫人的船隊,逼她交出阿鬥後才放行。

219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兩軍相峙,曹軍把大量糧米運到北山之下。黃忠便帶兵前去搶奪軍糧,但過了約定回師的時間還沒回來。於是趙雲便帶著數十名騎兵出營查探,正好碰上了大隊曹軍。趙雲毫不慌亂,果敢下令迎擊,並邊戰邊退。曹軍遭到衝擊,一時陣勢散亂,但不久便集結起來展開追擊。趙雲身處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破圍而出。當他已撤退到靠近蜀軍營寨時,突然發現部將張著因傷被敵軍包圍,便又回身殺入敵陣,成功地救出了張著。曹兵在後追趕蜀軍,氣勢頗盛,一直追到蜀軍營寨之前。這時沔陽長張翼想讓軍士們閉門死守。而趙雲卻命令大開寨門,讓將士偃旗息鼓。曹軍追到,見營門大開,既不見旌旗又聽不見鼓聲,恐有伏兵,所以都不敢近前。正當曹兵氣勢已沮,轉身退去時,趙雲一聲令下,頓時擂鼓震天,號角齊鳴,蜀軍萬弩齊發。曹軍聞聲喪膽,無心應戰,隻想逃跑,爭先恐後的向後退去。先是自相踐踏折損了一部分兵力,蜂擁退到漢水邊時,自己又把自己人擠到河中淹死不少,蜀軍大勝。

223年,劉備在白帝城駕崩,後主劉禪即位,趙雲被升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228年,諸葛亮街亭之戰失利,扼守箕穀的趙雲受到曹真優勢兵力的猛攻。趙雲預料箕穀難以守住,便下令由鄧芝集結輜重和部隊,有秩序地先行撤退。他自己親率少量兵力殿後,並燒毀棧道,讓曹真無法越過箕穀,確保了漢中的安全。在這次失敗的北征中,隻有趙雲軍團全軍而退,兵員、裝備、輜重損失也很少。諸葛亮詢問鄧芝為什麼諸路軍中惟有趙雲退兵之時,沒有兵將相失的情況。鄧芝回答說:“箕穀退兵時,趙雲將軍親自斷後,軍資物品,一點也沒有丟棄,兵將自然不會潰散。”趙雲帶回的軍資絹帛,諸葛亮讓他分贈將士。趙雲卻認為軍隊沒有取勝,自己也是無功受賞,建議把財物放進府庫以備過冬之用。孔明對趙雲這種智識兼備,胸襟廣闊的精神十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