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3)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占領荊州之後,率20萬大軍來攻江東,黃蓋隨周瑜抵抗曹軍。當時,曹操北方士兵到了南方,水土不服,軍中疾病蔓延,為鞏固水寨,曹操下令將戰船用鐵索連了起來,準備冬天過去,來春再戰。周瑜數次挑戰,曹操均閉門不出。兩軍對峙形勢非常明顯。曹操兵多將廣,人力物力占絕對優勢。但曹操在江麵上擺開架勢,要與孫劉聯軍決戰取勝。黃蓋作為征戰多年的老將,對這一點看得十分清楚。他深知這種狀況拖延下去,勢必對南岸更加不利。經過兩天觀察後,他向主帥周瑜正式建議火攻。他分析道,兩軍長久對峙對己方不利,隻有速戰速決才有製勝的可能;曹軍戰船首尾相連,最好的攻擊手段是用火;而且連日陰天,風力大,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是擊敗對手的絕佳之計。周瑜對他的建議深表讚同,但擔心無法接近敵人。此時,黃蓋自告奮勇,說通過詐降的手段能達到目的,他可以即日修書,跟曹操取得聯係。周瑜聞言大喜,命他即刻行動。

黃蓋馬上給曹操寫信。信中他稱自己在孫氏兄弟帳下受遇不薄,也知恩圖報。然縱觀今日天下之形勢,曹操才是霸主的成就者。若以江東六郡的山城之人抵擋曹操的北方騎兵,實在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但周瑜、魯肅不識時務,竟看不清這人人都能明白的結果。自己是個識時務的人,願意棄暗投明。曹操接到信後,開心不已,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被黃蓋給耍得團團轉,再加上自身兵力的強大,因此曹操對黃蓋的詐降深信不疑。

在派人投書的同時,黃蓋積極籌備火攻的船隻。他料到,以曹操乃至整個曹營的心理狀態,一定不會懷疑他的投降。他準備了幾十艘蒙衝艦。蒙衝艦是一種古代戰船,在上麵用生牛皮覆蓋,兩廂留有放置船槳的開口,前後左右各有一些窗口,以便施展弩箭槍矛。黃蓋命人將艦內裝滿易燃的木柴、幹草,柴草上灌以大量的膏油,然後再用紅色的布幔將船內的易燃物資裹起來,同時又插上旌旗,布置得誰也看不出裏麵裝的是什麼。每條大船後帶一條小船,裝置完畢後,帶著小部人馬順風疾下,過江直奔曹營而去。

這邊曹軍正在觀看到黃蓋帶領的幾十艘戰船之後,都齊聲地呼喊著:“來降了,來降了!”誰也不知道這迎麵而來的將是熊熊大火。等到距離隻有百米左右時,黃蓋下令放火,將士一起登上小船,讓大船順勢而下,衝往敵陣。完全沒有防備的曹營根本來不及阻擋,紛紛後撤。可惜他們自己的船首尾相連,分散不了,要逃跑也不容易。火勢一起,立刻大片大片燒了起來。不習水戰的北方兵士慌了手腳,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黃蓋率隊衝擊,不幸為流矢射中,落到水中。當時正值冬季,江水寒冷,砭人肌骨。吳國軍士救起他時,他早已凍得不能說話,吳軍將士又認不出他是己方大將,便將他放在床上。正好韓當從旁經過,黃蓋凝集全身力氣,奮力喊了一聲:“韓當!”韓當聽見後大吃一驚。趕緊跑過來看個究竟,這才救了黃蓋一條性命。

後來,山越人滋擾長沙益陽,黃蓋又領兵前去討伐、鎮撫,因功加官偏將軍。後死在任上。在他死後,孫權還專門表彰他的能幹,對他“事無滯留”的風格大加讚賞。稱帝後,更封黃蓋長子黃柄為關內侯。

呂蒙

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陽)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其早年果敢有膽,屢建功勳;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因能克己讓人,有國士器度。

少有大誌戰陣有功

呂蒙出生於東漢末年,幼年喪父,家中一貧如洗。貧苦的生活,艱苦的環境,為呂蒙造就出堅韌的性格和好鬥的脾氣。少時好習武,拳腳功夫很是了得,刀、槍、劍、戟樣樣出眾。有了武藝,他的目標就鎖定在做一個拚死疆場的戰將。到他15歲時,家中實在無以為生,加上中原地區是軍閥混戰的廝殺戰場,他隨母親南渡投靠姐夫鄧當。鄧當本是孫策帳下將領,常隨孫策東征西討。呂蒙本來就不甘寄人籬下,同時又對軍事生活充滿了向往,因此他常常偷偷地跟隨鄧當的部隊外出打仗。有一次,鄧當奉命討伐山越人,兩軍對陣之時,鄧當發現自己隊伍中有個少年隨著催戰的鼓聲拚命向前衝,仔細一看才發現那是呂蒙。戰後歸來,鄧當將此事告訴了嶽母,呂蒙母親很生氣,要責罰他,呂蒙抗聲道:“窮日子過夠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上戰場,雖然是危險一些,但是可以直接獲取富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親見他小小年紀倒有誌氣,而且自家的日子確實不好過,隻好長歎一聲,隨他去了。由於呂蒙作戰勇敢,武藝出眾,孫策對呂蒙非常滿意,讓他隨侍左右。呂蒙年少氣盛,看重軍人榮譽,不甘受辱而殺人,很合崇尚武力的孫策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