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3 / 3)

但是虞詡的建議卻得罪了鄧騭,他對虞詡竟敢反對自己的意見大為不滿,想方設法欲以加害。當時,正值朝歌(河南淇縣)人寧季起事叛亂,他們有數千人馬攻占官府,殺害官員,並且為害多年,州郡長官均不能平定。鄧騭遂任命虞詡為朝歌縣長。虞詡的好友都為他擔憂,他自己卻坦然對之。他說:“誌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虞詡一到任所,就去拜謁河內太守馬陵,他認為寧季眼光短,無大誌,成不了大事。他請求馬陵給他一定的時間,能給他較多的自主權,慢慢來,不要操之過急,他自有權謀來消滅寧季。

虞詡上任以後,設立三個等級招募壯士,將曾經犯過搶劫,盜竊及從事其他不法行為的人征集起來,共約百餘,免其前罪。並命他們混入寧季軍中為內線,蠱惑引誘叛亂者來搶掠劫奪。而虞詡則預先設下埋伏等待擊殺。利用這個方法,結果擊殺數百人,大挫寧季的銳氣。虞詡又派會縫紉的貧苦百姓去寧季的軍中做傭工,為其部眾縫製衣服時暗中縫上記號。隻要進入市鎮,即被抓獲。寧季部眾驚駭而散,朝歌複安。

增灶惑兵重創羌軍

漢安帝元初二年(115)一月,羌族為反對東漢朝廷統治,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鄧太後聽說虞詡有將帥之才,於是調任虞詡為武都太守,並且在皇宮嘉德殿接見他,賜給了豐厚的禮物,讓他領軍抵製羌人。虞詡出征,羌人率領數千人馬,在陳倉道崎山山穀對其進行攔截。虞詡立即停止進軍,放出消息說已上書皇帝請求援兵,待援兵一到再大舉進攻。羌人得知消息,信以為真。就趕緊在鄰近的縣城掠奪財物。

虞詡見此乃攻伐羌敵的良機,於是日夜兼程200餘裏。同時又命令將士多作兩個灶,逐日加倍。羌人見漢軍增灶,以為虞詡的援軍來了,不敢再逼近。有人問虞詡:“孫臏減灶而將軍卻增灶,兵法上說每日行軍不過30裏,以防不測,而我們現在日夜行軍200裏,這是為什麼?”虞詡回答說:“羌人眾多,而我軍兵寡,行軍過慢就會被敵軍追上,加速前進羌人就無法預料我軍的多少。他們見我軍爐灶日益增多,以為是援兵趕到,援兵很多且行進迅速,羌人必定不敢追擊我軍。孫臏減灶示弱,而我軍增灶示強,隻是因為情勢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虞詡到了武都郡,發現郡中兵力不足3000,而敵軍卻有10000多,圍攻赤亭城,一圍就是幾十天。為了迷惑羌兵,虞詡命令士兵不準使用強弩,隻用小弓箭射擊進攻的羌兵。羌人誤以為漢軍弓矢威力弱,射不到他們,便集合兵力,展開急攻。這時虞詡命令每20個強弩手齊射一人,每發必中,羌人非常震驚,連忙後退。虞詡領兵出城與羌人奮戰,重創羌軍。第二天,虞詡再次設計迷惑羌軍。他讓所有的官兵列成軍陣,從東城門出,再從北城門入,改換衣服後再連續周轉,走了好幾圈。羌軍以為漢軍又增加了援兵,隻是不知人多少,更加驚懼,軍心動搖。虞詡估計敵人要退兵,便暗中派遣500餘兵力在淺水處設下埋伏圈,等待他們。羌人果然逃走,漢軍突然出擊,一舉擊潰羌人,斬首敵人無數,羌人餘部潰逃至益州境。

剛正不阿忠直不屈

武都郡逐漸安定下來,同時虞詡又在此地采取了許多有益於民的政策、措施,他建壘營、救孤民、通航路等,使得武都郡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後來,虞詡因為犯了小過失被免職。

漢順帝永建元年(126),虞詡接替陳禪,任司隸校尉。司隸校尉位高權重,職責之一是督察百官。虞詡上任幾個月,連續奏免太傅馮石、太尉劉熹,劾奏中常侍程璜、陳秉、孟生、李閏等人,百官為此個個心驚膽顫,就擔心虞詡下一個彈劾的就是自己。三公上表,劾奏虞詡不順天地長物之性,盛夏時節拘捕關押大量無辜之人,為害官吏百姓。虞詡上表自辯,漢順帝自知虞詡忠心可表,所以沒有加罪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