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3)

當時,中常侍張防弄權玩法,經常受人請托,收受賄賂。虞詡查辦其案件,但屢次上書都被上司押下,不予批複。虞詡對此憤怒不已,他將自己綁起來,自投廷尉獄中,表示不願與張防這等中飽私囊、貪贓枉法的人同朝為官。張防在皇帝麵前流著眼淚解釋,惺惺作態一番之後,虞詡被皇帝免官為徒,輸作左校。但是張防卻不肯善罷幹休,兩天之內派人連審虞詡四次,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獄吏勸虞詡自殺,以免淩虐,虞詡不肯。孫程、張賢因當初扶立順帝有功,他們勸順帝逮捕張防,赦免虞詡。順帝征詢尚書賈郎的意見,賈朗和張防一向私交甚密,力證虞詡有罪,順帝猶豫不決。虞詡的兒子虞顗和門生100多人,在路上攔住中常侍高梵的車子,叩頭流血,訴陳冤情。高梵入朝奏明,於是張防被流放邊塞,虞詡被赦出獄。孫程又上書陳說虞詡有大功於國,言辭激切。順帝感悟,便任命他為議郎。過了幾天,又升任尚書仆射。

當時,寧陽主簿控訴縣令枉法,可六七年過去了,他上奏的百來封奏章石沉大海。主簿憤而上書:“臣為陛下子,陛下為臣父。臣百上奏章,陛下您到現在還不聞不問,難道臣應該到北方去找單於,對他訴說冤情嗎?”順帝一看如此激烈而又有力的反詰,不禁大怒,將奏章甩到尚書麵前。尚書彈劾主簿,說他大逆不道。虞詡駁斥說:“主簿所訴訟的是君父之怨,百官上奏章而不能達於帝聽,那是主管官吏的過失。皇上不必如此大怒!”順帝聽了虞詡的話,隻是責打了主簿,未加深責。此外,虞詡還有一些別的奏章建議,常常被采用。

虞詡一生剛正不阿、不畏權貴、舉劾官吏,到死也不改其操守。

永和初年(107),虞詡升任尚書令,後因公事離職。朝廷知他忠直耿介,再次召任,可惜的是他再也無力為朝廷效力,為萬民請命了。

呂布

呂布(-198),五原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人。東漢末年豪強、著名將領。字奉先。呂布驍勇善戰,一時無人能敵,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譽,但有勇無謀,辦事輕率,且唯利是圖,不講信義,所以最終失敗。

武藝超群誅殺董卓

呂布為人驍勇武猛,早年在並州任職,並州刺史丁原任騎都尉,屯駐河內,任呂布為主簿,一向把他作為自己的心腹,很是器重,

東漢末年,漢王室衰微,大權旁落,天下一時紛爭四起。中平六年(189),漢靈帝去世,士大夫與宦官之間曠日持久的權力之爭即將有一個結果。士大夫的代表禁衛軍官袁紹跟外戚何進密謀要鏟除宦官,而何進的妹妹何太後不同意。於是兩人商議:令駐屯在河東(今山西夏縣)的董卓率軍至洛陽,一路揚言要誅殺宦官,用以脅迫太後。當時,並州刺史丁原亦應召率兵赴洛陽。誰知,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宦官得到消息,先下手為強殺了何進,於是袁紹又帶兵平了閹黨,而丁原軍此時因平亂有功被任為執金吾。這時董卓也率軍到了洛陽,準備趁亂殺掉丁原,一是借此消滅一個阻礙,二是可以借機收編丁原的兵馬以擴充自己單薄的勢力。因此就誘勸丁原軍中的部曲司馬呂布殺丁原,而呂布原本就是一個重利益而輕情義的人,他在丁原不加防備的情況下將他殺掉。於是董卓收編其部眾,從而勢力大增,終於逼走袁紹、曹操,控製了洛陽城。

董卓任命呂布為騎都尉,對其非常信賴、喜愛,誼同父子。而且呂布膂力過人,號為“飛將軍”。此後,他的官職漸漸升到中郎將,受封為都亭侯。

董卓依仗著強大的勢力在洛陽驕橫無恐、飛揚跋扈,因此樹敵頗多,所以無論出行居停,都由呂布警衛。然董卓的心性暴躁,經常發起脾氣來就無所顧忌。有一次,呂布侍應稍不如意,董卓順手抄起手戟就投了過去,呂布迅速閃過,連連道歉,董卓這才消了怒氣。從此,呂布在心中對董卓就有了警戒。董卓經常派呂布守衛中閣,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侍婢私通。

此前,司徒王允因為呂布是並州勇士,深相結納。呂布拜見王允,敘說董卓差點殺了自己,並請指教。當時,王允正和仆射士孫瑞密謀誅殺董卓,見呂布也怨恨董卓,當即把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並請他作內應。呂布起初有點猶豫,說:“我跟他約為父子,這樣做不妥吧?”王允說:“你當他是父,他當你是子嗎?你們之間哪有父子之情。”呂布最終答應了王允的請求。

初平三年(192)四月,漢獻帝病愈在未央殿大會朝臣,董卓身著朝服準備進宮朝見。為防意外,他在道路兩旁陳列兵眾,左麵步兵,右麵騎兵,從他的營帳排起,一直排到宮門,警備森嚴。同時還讓呂布率親信將領隨身保護於自己身旁。這時,呂布接到王允的信件,說是讓他乘機誅殺董卓,呂布便派騎都尉李肅和勇士秦誼、陳衛等十幾個人,都換上衛士的衣服,把守在北掖門裏等待董卓。董卓一進門,李肅舉戟便刺,但由於董卓狡詐,還在朝服下麵穿鎧甲,所以李肅隻刺傷了他的臂膀。董卓大驚,墜下車來,遂急呼呂布。呂布應聲答曰:“奉詔誅討賊臣董卓!”搶步上前,挺矛刺殺董卓,命部眾將董卓頭顱斬下。董卓死去,國家去一大害。王允任命呂布為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並晉封溫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