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壁壘敗敵生入玉門

當初,大月氏國曾助漢朝攻莎車有功,章和元年(87),國王派使前來班超駐地,向漢朝進貢許多珍寶,同時提出要娶當朝公主為妻。班超拒絕了這個要求,大月氏國王非常惱怒。

永元二年(90),大月氏國派遣其副王謝率兵7萬,東越蔥嶺,攻打班超。當時班超的兵力遠遠少於月氏,因此官兵們都非常害怕。班超在分析了敵人情勢的對比後,堅定地告訴官兵:“月氏兵雖然眾多,但他們越千裏而來,這時候肯定疲憊不堪,況且難以運輸糧草。我們隻要聚集糧食,堅守不戰,月氏兵強攻不下,糧草絕盡時必然會自己投降,不過幾十日便可以見分曉。”

月氏副王謝進攻班超,無法攻克,搶掠糧食又無所得,果然疲憊不堪。班超估計他們在糧草將盡之時必然要向鄰近的龜茲國求援,就派遣幾百士兵埋伏在通向龜茲國的要道上。果然,月氏兵帶著金銀珠寶向龜茲去求援。進入埋伏圈後,班超伏兵四起,將副王謝的求援使者及所帶月氏兵全部消滅。於是班超派人提著使者的首級去給副王謝看。副王謝一看大驚失色,隻好派使者去向班超請罪,希望給他一條生路。班超放他們回國。副王謝非常感激,回到月氏國後向國王報告了兵敗的經過。國王十分震驚,終於臣服了漢朝,每年向漢朝進貢。

永元二年(91),龜茲、姑墨、溫宿等國家投降於漢朝。

永元六年(94)秋天。班超調發龜茲、鄯善等國部隊7萬人,進攻焉耆、危須、尉犁,班超大勝,到此為此,西域50多個國家都舊附了漢王朝,班超終於實現了立功異域的理想。永元七年朝廷封班超為定侯,食邑千戶。

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上書表示思歸,但朝廷並沒馬上召回他,而是擱置了三年,後來其妹班昭也又上表章,希望和帝能垂憐,召班超生還。和帝覽章感動,才下令召班超回漢。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返回洛陽,可惜才一個月就以積勞患胸脅之症而死,享年71歲。

虞詡

虞詡(生卒不詳),東漢將領。字升卿。陳國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其才智過人,忠勤國事,守誌不屈,九譴三罰,不降其節,乃難得的將才與治才。

有膽有識智勇雙全

虞詡的祖父虞經,長期擔任郡縣獄吏,其執法斷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寬恕。他希望自己的孫子能升到九卿之位。於是便讓虞詡以“升卿”為字,虞詡早年亡父,孝順祖母,後來虞詡的祖母去世,虞詡服孝期滿,被征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郎中。當時鄧太後臨朝聽政,其兄鄧騭任車騎將軍,在朝中權傾一時,遮手蔽日。永初初年,涼州隴西羌族人民起兵反漢,鄧太後命鄧騭率軍5萬前往鎮壓。結果在冀縣、平襄被鍾羌及行零羌大敗,損失近萬人,但回京後反而被封為大將軍。而先零羌首領滇零則轉移至北地,並在丁奚城(寧夏靈武南)建立了政權,自稱天子,經常揮兵南下,侵擾三輔地區,當地百姓深以為患。

漢安帝永初四年(110),羌人領兵進攻並州、涼州。邊關告急,然而大將軍鄧騭認為軍費太多,無法兼顧,想丟棄涼州,集中力量保守北邊。為此,朝廷召集文武大臣開會議商討如何應對此事,與會者大多同意他的看法。虞詡認為涼州地理地位重要,不能撒手不管;況且涼州人民又熟悉兵事,應該讓四府九卿各從涼州征召幾人,把涼州的州、郡、縣長吏的子弟提拔為閑散官員,表麵上酬其功勳,實際上防其奸邪。李修覺得虞詡分析得很有道理,召集四府會商後布置安排,任命西州豪強為掾吏,任命長吏子弟為郎,以示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