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3)

當時,隗囂占據天水,自稱西州大將軍,對馬援非常器重,任命他為綏德將軍,平時與他“共臥起”,遇事也一同商量對策。然而,馬援投奔隗囂亦隻是一個權宜之策。他知道隗囂是個“自狹奸心,盜憎主人”的小人,因而並沒有長久輔佐隗囂的打算。他在動亂之中觀望尋求,渴望能夠找到一個英明君主,以貢獻自己的雄才偉略。公孫述據蜀稱帝,隗囂決定去跟從,派馬援去探聽虛實。馬援與公孫述本為同鄉,且交情很好。誰知公孫述卻擺出一副十足的皇帝架子來接待他,馬援認為他成不了大事。回隴後,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隗囂。

建武四年(28)冬天,隗囂欲歸附劉秀。於是派馬援持書信到洛陽接洽,劉秀聽說“騰聲三輔,遨遊二帝”的馬援來到洛陽,遂便服簡從,熱情接見他。劉秀笑著對馬援說:“您在兩個皇帝間轉來轉去,今天見到您,真是慚愧!”馬援行禮後,接著劉秀的話題說:“如今這時代,不但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在選擇君主。我到公孫述那裏,他盛陳衛士,警蹕森嚴。如今我遠道而來,您怎敢肯定我不是刺客奸人,就如此隨便地接見我呢?”劉秀聽了笑道:“你不是刺客,倒像個說客。”馬援說:“天下翻覆無常,盜名欺世者數不勝數。如今我見到了您,發現您恢弘大度,跟當年高祖一樣,這才知道世上自有真的帝王啊!”兩個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劉秀對馬援一見如故,非常信任。於是帶著他西巡黎丘,東遊東海,優禮有嘉。馬援要回西州,劉秀派太中大夫來歙持節去送他。

馬援回隴後,隗囂問及洛陽和劉秀情況時,馬援盛讚劉秀,隗囂同意歸漢,並派長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馬援也就帶領家屬一起到了洛陽。馬援到洛陽後,因無實際職務,他發現三輔地區土地肥沃,原野寬廣,而自己帶來的賓客又不少,於是便上書給光武帝,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聚米為山獻策平隴

建武六年(30),隗囂聽信了部將王元的挑撥,想占據隴西,稱王稱霸,因而對東漢存有二心,處事狐疑。馬援聽說此事,多次寫信勸阻隗囂。隗囂不僅不聽勸阻,反倒誤會馬援,認為他背離自己,以致後來竟然起兵抗拒漢朝。

於是,馬援上書給光武帝劉秀,表明自己的心跡,信裏說:“我歸身聖朝,奉事陛下,沒有經人推薦,沒人為我表功。所以,有些話,我不說,您就聽不到了。我和隗囂本來是互相信賴的朋友。當年隗囂派我東來,對我說:‘本想歸附漢室,你先去看看,你認為行,我們就專心歸附漢室。’等我返回西川,真誠地向他通報了情況,實在是想引導他向善,不敢有一點欺騙他的地方。想不到他心懷叵測,怨憎主人,致使怨毒之情盡歸於我。”信中還表示希望麵見皇帝力陳各種計策,以幫助漢室掃除隗囂的叛亂。

光武帝覽信後,當即召見馬援。馬援細述了對付隗囂的辦法。光武帝便派5000騎兵給馬援,讓他率領遊說隗囂的親信和北麵羌族,使他們脫離隗囂,同時伺機配合主力作戰。

馬援還寫信給隗囂之將楊廣,向他陳說利害,希望他能歸附漢朝,並希望他能勸諫隗囂,懸崖勒馬。信寫得言詞懇切,合情入理。然而楊廣卻沒有回音,隗囂依然一意孤行。

建武八年(32),光武帝劉秀親自統大軍征討隗囂。軍隊到了漆縣(今陝西彬縣),不少將領認為勝負難卜,不宜深入,光武帝也猶豫不定,遂夜召馬援問計。馬援認為隗囂的將領已有分崩離析之勢,如果乘機進攻,定可大獲全勝。他命人取些米來,當下在光武帝麵前堆成山穀溝壑等地形地物,然後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畢現,對戰局的分析也透徹明白。光武帝一看,恍然大悟,遂決意進軍。

第二天,光武帝依照馬援的謀略進軍高平第一城(今寧夏固原)。隗囂部大敗,部眾潰散。

安邊定羌忠勤國事

建武九年(33),朝廷任命馬援為太中大夫,協助大將來歙平定涼州。馬援終於以其傑出的膽識和出色的軍事才幹,博得了漢武帝的信賴,躋身於東漢開國名將之列。後來塞外的西羌派兵襲掠邊塞,搶奪財物,給安定多年的邊郡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光武帝決定再次組織漢軍進行反擊。這時大將來歙推薦了馬援並說:除馬援,誰也平息不了。於是,光武帝任命馬援為隴西郡郡守,令其率兵擊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