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年(前227),秦王以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入秦謀刺一事為借口派大將王翦、辛劇等率兵,大舉進攻燕國。燕王派兵抵抗,王翦所率領的秦軍,以強大的優勢,在易水以西大敗燕軍。次年十月,王翦率秦軍攻入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迫使燕殺太子丹,燕王喜逃到遼東(今遼寧遼陽市西北),燕國滅亡。
南下平楚功成身退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王翦之子王賁領兵攻打楚國,打敗楚國後,回兵路上攻擊魏國,決水灌魏國大梁,三個月後魏國都城城牆不攻自破,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秦王政在滅掉趙、魏、韓、燕之後,準備揮師南下,發起對楚國的戰役。戰前,秦王召問大將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而足?”李信說:“20萬人足夠。”他曾領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於衍水,終破燕軍,擒獲太子丹,所以秦王以為李信賢勇。秦王又問王翦,王翦回答:“非60萬人不可。”秦王聽到李信、王翦二人的不同回答後,說:“王將軍老了吧!為何如此膽怯呢?李將軍果斷壯勇,他的話才正確啊!”於是命令李信和蒙恬率領20萬大軍南下攻打楚國。王翦看到自己的戰策不被采用,以年老有病為由,辭謝秦王,回到頻陽老家居住。
秦王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蒙恬攻寢丘,大破楚軍。李信又乘機攻鄢、郢,都大敗楚軍。於是李信引兵向西與蒙恬在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會合。麵對20萬大軍來襲的楚國派出大將項燕抗擊秦軍。實際上,在秦軍攻城掠地的時候,項燕就一直尾隨其後,當秦軍會師城父,立足未穩之時,項燕率領楚軍經過三天三夜的急行軍,出其不意,從背後發起攻擊,秦軍大敗,死傷慘重。項燕乘勝追擊,攻破秦軍兩座壁壘,殺死7個將領,秦軍敗退。
秦王見李信果然戰敗,追悔莫及,不過同時也認識到了王翦的料事如神。他親自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要求王翦領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60萬大軍。”秦王隻好答應王翦的要求,讓他同蒙武率60萬人攻楚。並親自送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秦王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秦王大笑。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後,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對王翦說:“將軍,向大王這樣乞求賞賜,未免太過分了吧?”王翦解釋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隻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方可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
楚王知道王翦率60萬秦軍壓境,也傾全國之兵由項燕率領,準備與之決戰。王翦見楚軍來勢凶猛,於是構築堅固的營壘堅守不戰,長時期沒有出兵與楚軍交戰的意思。任憑楚軍挑戰,始終閉營不出,王翦每天隻讓將士洗浴休息、吃好喝好,並且還常常深入卒伍之間,關心戰士們的疾苦,同他們一起吃住。
這時,楚軍因尋不到戰機,鬥誌鬆懈,遂向東轉移。王翦覺得秦軍經過長期休整,戰鬥力強大,而楚軍長期挑戰不應,銳氣衰落,人馬疲憊,到了出擊的時候了,便揮師追擊楚軍。秦軍銳氣正旺,而楚軍毫無防備。所以一經交戰,楚軍便被秦軍打得大敗而逃,項燕也被秦軍殺死。秦軍乘勝前進,一年之後,攻占了楚國的土地,俘虜了楚王負芻,滅亡了楚國。
王翦因作戰有功,故被秦王封為武成侯。後來,在他助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遂向秦始皇告老還鄉,功成身退,安享晚年,保住了榮譽,得以壽終。
蒙恬
蒙恬(?-前210),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祖先本來是齊國人,後在祖父那一代遷至秦國,並為秦王室效力。其父為秦統一中原立過大功,他自己也曾多次立功,深受秦始皇寵愛。為防止匈奴的侵擾,他北築長城,戍守邊疆,功在不朽。但最終被趙高矯旨害死。
將門虎子大秦名將
蒙恬年少之時曾學獄法,後為獄官,並負責掌管有關文件和獄訟檔案。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始皇封為將軍,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後來因為破齊立功升任內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從此他的才華開始得到秦始皇的真正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