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擴平台,大發展,築牢事業根基
進入21世紀後,學院迎來了重大曆史機遇期,特別是2001年後,學院加強了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方麵的建設工作,並取得顯著成績。
學院堅持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研究生教育為重點,以行政後勤為保障的辦學模式。現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多種層次的辦學體係,擁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兩個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國際政治、行政管理、憲法與行政法學、傳播學、應用心理學7個碩士點,有行政管理(含電子政務)、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法學3個本科專業,2個部級重點學科。
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取得了長足進步。2001年以來,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和其他省部級項目20多項,出版高質量的學術專著和教材78部,發表學術論文595篇,其中,21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華文摘》全文轉載,65篇論文被ISTP/ISSHP檢索。學院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國家形象、電子政務、公共人力資源測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傳播、行政法學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00年以來,學院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四川省“五個一工程”優秀成果獎3項,以及其他各類獎20餘項。
學院重視建立和完善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和專家進行學術交流的機製,打造與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的著名高校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關係。2005年,學院與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美國公共行政學會、莫斯科大學、《中國行政管理》雜誌社成功舉辦了公共管理國際會議,在公共管理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學院每年都邀請10餘名國際、國內著名學者來校講學,進行學術交流,大大開闊了全院師生的學術視野。
二、引領校園文化,培養具有
綜合素質的高層次人才
綜合性、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是21世紀社會對高校提出的新課題,健康、豐富的校園文化是塑造人才的關鍵環節。學院作為學校唯一的從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學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學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學院在強化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方麵辛勤耕耘,並取得驕人成績。
通過多年的實踐,學院總結出了一條把課堂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新路子。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相結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把思想政治理論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這種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素質、知識文化素質、心理健康素質、藝術審美素質以及科學實踐素質。
綜合素質的培養換來了可喜的成績,以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師為總教練和指導教師的電子科技大學辯論隊榮獲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一次,亞軍兩次,2005年在新加坡榮獲第七屆國際大專辯論賽總冠軍。
學院還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人文論壇、青春風采大賽、挑戰杯、科技文化活動月等,多次被評為校紅旗分團委。同時為營造學校人文氛圍,學院還通過“人文風”網站、《人文風》雜誌在全校學生中開展人文教育,並取得良好效果。
三、築平台,彙力量,圖學院更大發展
學科建設為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搭建平台。學院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教育兩個博士點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強化教學、科研工作,優化師資隊伍並繼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