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以來,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教育部及學校給“基地”和學院共投入經費300多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學院的教學硬件設施及辦學條件。建成了“工科數學實驗中心”、“數學建模實驗室”與軟件及課件開發室。現有400多台微機及相應配套設施,滿足了3000多工科學生“數學實驗”、“數學建模”、“數值計算方法”等課程教學及研究生培養的需要。學院設有資料室,每年訂閱國外數學刊物40餘種,國內數學與計算機刊物38種,現有各類書刊2萬餘冊。
回顧建校50年的曆程,我們深深體會到辦好學院要抓住以下五點:一是要緊緊抓住學科建設這個“龍頭”,以學科建設帶動全麵工作;二是要緊緊抓住教學與科研這兩條“主線”,教學與科研兩翼雙飛,相互促進;三是要緊緊抓住教學改革與提高質量這個“根本”,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四是要緊緊抓住師資隊伍建設這個“關鍵”,牢固樹立“人才強校”意識,為教師創造濃厚的、寬鬆和諧的學術氛圍;五是要有前瞻性,高標準、嚴要求,敢於抓住機遇,力爭主動,打開局麵,迎接挑戰。
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今後的目標是將學院辦出水平,辦出特色,在數學學科的某些分支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將“國家工科數學課程教學基地”建成全國重要的示範教學基地。要爭取新增“計算數學”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進而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取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爭取省部級以上的科技成果獎;要在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教材等方麵有更多的突破;爭取國家級教材獎與教學成果獎;要大力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教師中博士的比例,不斷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為將應用數學學院辦成高水平的富有特色的學院而不懈奮鬥!
(撰稿:謝雲蓀黃廷祝)
一、曆史積澱,彰顯輝煌過去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始創於1957年5月,始稱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自動化設備係,當時設有解算裝置、遙控遙測和自動控製3個專業。係創建之前各專業的學生暫時在無線電係就讀。建係初期,自動化係有以全國知名教授張世箕為代表的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當時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創辦的“電子測量技術及儀器”專業,是我國第一個專門培養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基地,是國內開設最早的專業。1959年該係又增設了紅外技術專業,並為電子類本科生開出了“無線電測量”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張世箕教授編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前蘇聯高校的《基本無線電測量教程》,同時還為電子測量專業本科生開設了“無線電測量儀器”、“微波測量儀器”等係列課程。學院從國內第一本電子測量教材《基本無線電測量教程》開始,先後陸續編寫出版了17本相關課程的教材。發展到今天,逐漸建立起了在國內測量測試領域內的學術領先地位。
1964年,自動化係撤銷。計算機專業並入有線電係,遙控與遙測專業並入無線電係,自動控製專業停辦。
1979年,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與四個現代化的需要,又恢複了自動控製專業,歸屬於電子機械係,專業由飛行器控製與製導改為工業過程控製和工業電氣自動化,並於198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1986年學校決定重建自動化係,重建後的自動化係由無線電技術係的電子儀器與測量技術專業、生物醫學工程與遺傳專業和電子機械係的自動控製專業組成。當時,自動化係設有自動控製理論與應用專業的碩士點,1990年獲得電子測量技術及儀器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11月,學校進行院係機構調整,以自動化係為主體,與高能電子學電子研究所相關專業,經過調整組合,改建為自動化工程學院。調整後的學院設有兩個專業,分別是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和自動化專業。其中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是和原高能電子學研究所的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整合而成。2002年,又成立了環境工程專業,並開始招收本科生。自動化係的生命醫學專業及其教師分離出去,組建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半個世紀以來,學院共為全國各行各業培養了近一萬名畢業生,其中很多人已經成為我國電子測量與自動化領域的技術骨幹或學科帶頭人,他們為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和科學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國際遙感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教授,即為我院早期的“電子儀器與測量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我院畢業生、浪潮集團副總裁王柏華入選2002年中國十大風雲人物,“神州數碼”軟件本部總經理舒萍,就是我院自動化專業80級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