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大力培養軟件人才的號召,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積極探索與企業聯合辦學的途徑。2001年6月,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學院籌備組成立並開始工作,7月16日,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國騰”通信有限公司簽訂“電子科技大學國騰軟件學院”聯合辦學協議,9月,“國騰”軟件學院首屆新生(425名)入學。在此基礎上,2002年,電子科技大學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成立,成為全國35所示範性軟件學院之一。
軟件學院依托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優質學科及教學資源辦學,充分利用電子科技大學在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優勢,本著“立足成都、輻射西南、麵向行業、辦出特色”的宗旨,提出了培養“具有電子信息技術背景的軟件人才”和“具有軟件技術基礎的專業性人才”的教學培養模式。2002年,軟件學院在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和國家外國專家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國家軟件人才國際培訓(成都)基地。與Intel公司合作,建立了“電子科大-英特爾軟件技術(數碼娛樂)聯合實驗室”。並於2003年9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的中期檢查評估。2005年,軟件學院建立了本科“數碼藝術(娛樂)綜合實驗室”,與IBM公司合作,建立了“IBM主機係統教育中心”,並於2006年6月通過教育部專家組對示範性軟件學院的驗收評估。
軟件學院在全國較早探索軟件人才新的培養模式,學院與地方和行業廣泛合作,建立了21個軟件工程碩士異地培養基地和企業實訓基地,做到學生“進校不離崗”,為地方和行業定向培養高級軟件技術人才。特別是與日本愛特公司在日本建立了學生工程實踐基地,為學生掌握國際化軟件能力、獲得國際技術資質提供了支撐,有利於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5年來,軟件學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至今,學院已招收1552名碩士生和1745名本科生,建立了7個碩士和3個本科培養方向,組建了58人的專職教師隊伍,建設了5個專用實驗室,出版了8本專業教材。成功探索了與企業合作辦學,開展了國際合作與交流,完善了培養方案和課程體係,加強了教學“硬條件”和“軟環境”建設,健全了學院運行管理機製。5年來,學院已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一批高質量軟件產業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學院逐步發展成高層次、多類型和實用型軟件人才培養基地。2005年,軟件學院的“軟件人才培養體係探索與實踐”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軟件學院從另一個方麵支持了計算機學科的發展,形成了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麵。
滄桑曆曆、風采卓然。計算機專業隨著電子科技大學的發展也走過了50年的道路。繼往開來,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將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基地,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撰稿:劉乃琦)
1956年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建校時,由交通大學(上海)、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與大連工學院等校調入的部分數學教師以及四川大學1956屆部分畢業生組建了數學教研室,隸屬於基礎部(後改為六係),l984年成立應用數學係,2001年成立應用數學學院,下設應用數學係、信息與計算科學係、工科數學部與計算科學研究所。
一、一、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
1990年獲應用數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並開始招收研究生,後相繼獲得計算數學專業和運籌學與控製論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應用數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與數學一級學科(含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製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9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餘人、碩士研究生120餘人。
經過長期的學科建設,已形成以下主要學科研究領域及研究方向:數值代數與矩陣分析計算、微分與積分方程數值解、動力係統及應用、拓撲學與泛函分析、信息科學中的數學基礎、模糊數學及應用、圖像分析及其數學理論、應用概率與金融數學、圖論及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應用等。
二、科學研究
學院(係)領導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係列有力措施支持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如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到國內外知名大學做訪問學者;申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與校內外合作開展縱向及橫向課題研究;邀請國內外專家作學術報告;對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者給予獎勵;每年召開學院科研論文報告會;組織科研團隊;舉辦專題討論班;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提供必要的科研設備等等,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