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成就篇(21)(2 / 3)

在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自動化工程學院一直把培養開拓、創新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堅持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方針,注重教風、學風建設,夯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逐步探索出適合於測控與自動化學科及學院發展的獨具特色的學科發展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

近幾年,特別是學院成立以來,我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索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堅持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並重。在科研和學術研究實踐中,注重以科研推動教學,教學、科研相長,逐步形成了教學、科研共同發展的嶄新格局。學院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7%以上。學生的黨團組織建設、科技活動、學生管理和文化體育活動、班風、院風建設有聲有色,人才培養成績斐然,湧現出了一批全國和四川省的先進班集體。我院92143-1班曾獲“全國優秀班集體”的光榮稱號。我院2000級研究生錢瑛同學,在2001年美國鹽湖冬季奧運會上,代表中國大學生接過代表奧運精神的火炬,成為傳遞奧運火炬的第一位非專業運動員的中國研究生。我院學生還多次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重大比賽中獲獎。近3年在各類科技競賽中獲獎24項:2001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1項,2003年第八屆“挑戰杯”二等獎1項,2005年第九屆“挑戰杯”二等獎1項,2005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2002年首屆全國機器人大賽最佳方案獎1項。數學建模獲獎7名: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全國數學建模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

二、務實創新,初顯蓬勃生機

2001年學院成立以來,我們乘著學校改革發展的東風,求真務實,深化改革,努力攀登,各方麵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院建設和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大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優秀的教師隊伍,是搞好教學、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保證。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我們立足於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建立並依靠學院教授委員會,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通過整合與重組、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辦法,不斷優化、充實學院師資隊伍,促進了教師學術水平的整體提高和教師隊伍結構、梯隊的優化。我們始終堅持“外引”與“內培”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原則,在人才引進工作中,率先提出了“必須具有博士學位”的條件要求,並同時注重考察其科研學術水平、領導團隊的才能、發表高水平論文情況和從事高水平科研的能力,加速了我院師資隊伍的快速、高水平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不僅學院教師的數量翻了一番,而且教師的學曆結構、專業結構、職稱結構趨於合理。目前,學院共有教職工13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2人,教授29人,副教授2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劃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名,霍英東青年優秀教師1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名,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名,四川省優秀教師1名。中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達到75%以上。此外,學院還聘有一批國內外學識精湛、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師資隊伍建設步伐的加快,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科研工作進一步的發展。這幾年,我院的教學、科研工作形勢喜人,學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學院發展形勢令人欣慰。2003年、2004年,在學校對各學院進行年終目標考核中,我院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單位,受到了學校的表彰。

2.加強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教學工作成績斐然

我們的教學理念是:努力實現“學科建設持續化,教學改革理性化,教學管理人性化,質量監控製度化,教學條件現代化,人才培養優質化”,努力形成“專業方向有特色,課程體係有特色,教學方法有特色,教學管理有特色,培養人才有特色”的特色化人才培養體係。在教學管理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工作、開拓創新的能力。學院還大力支持、鼓勵並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參與各種大型科技創新活動,如“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競賽等科技競賽活動。同時,還開設了電子類課程設計、建立“集成電路測試”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雙語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等平台。學院目前已擁有一套完善的實驗支撐體係,實驗室設備總資產達到400餘萬元。學院設有教育部重點支持和四川省重點建設的全國一流的虛擬儀器實驗室、現代測試技術、電機與傳感器、智能自動化、微機原理、環境工程、電子藝術工程、單片機原理、智能自動化實驗等實驗室和電磁測量學科基地。虛擬儀器實驗室的建設成功,為實驗提供了虛擬電子實踐條件,在國內首創並開出了實時互動的網絡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