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信息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10月建立的電真空器件係(始稱電子器件係),是我校最早設立的幾個係之一,教師主要來自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技術係。建係初期,電真空器件係與無線電係合署,由顧德仁代管。1956年11月以後,與無線電係分署,係行政事務由劉樹杞、裘明信、吳桓基集體負責,係成立了黨總支,曾光烈任書記。1957年2月蔣葆增任首任係主任,電真空器件係編號為5係。係名曾經於1959年3月更名為電子器件係,1964年又改稱電真空器件係。根據專業的調整和發展,1979年又更名為光電子技術係,光電子技術係的係名一直沿用到2001年11月。2001年11月,以光電子技術係為主體,加入部分原應用物理研究所人員,組建了光電信息學院。
(二)2.本科專業的發展
電真空器件係於1956年秋首批招收本科生251人。
建係初期,隻設有一個專業——電子器件設計與製造,下有3個專門化(組):電真空技術、電子光學儀器、超高頻技術。1958年3個專門化(組)調整為:電子管與離子管、電子光學與電子束管、超高頻技術與超高頻管。
為了適應我國電真空事業高速發展的需要,1958年4月,普通化學教研室並入電真空器件係,設置了電真空化學專業,當年秋即招收新生,並且從電子器件專業二、三年級各抽調一個小班轉入電真空化學專業,學製五年。1958-1965年期間,設有兩個專業:電真空器件(電子器件)、電真空化學。
1972年實行以產品組織教學,電真空器件專業分為微波器件和顯示器件兩個專業,增設激光技術專業,學製三年(1977年後改為四年);微波器件專業於1971年開始招生,顯示器件和激光技術專業於1972年開始招生,學生均為工農兵學員。此後,電真空化學專業停辦。1977年恢複高考後,微波器件專業和顯示器件專業又合並成為電真空器件專業,1979年改稱真空電子技術專業,1983年全國統稱為物理電子技術專業。
1986年增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並於同年9月招收本科生,學製四年。直至1999年全國專業調整前,共有3個專業:即光電子技術、物理電子技術和應用電子技術。
1999年全國專業調整後,為兩個專業3個方向,即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工程與光通信、物理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應用電子技術)。
2001年光電信息學院成立後,於2002年新設兩個專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目前,學院共有3個專業4個方向,即: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工程與光通信、物理電子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顯示光電技術。
(三)3.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專業的發展
在學校研究生教育起步階段,1956年9月,前蘇聯專家依?佛?列別捷夫來五係工作,招收了7名研究生,專業是超高頻電真空器件,首批研究生是:劉盛剛、關本康、張其劭、曾紹箕、葉幼章、查春江、來堯封。1958年,招收了相應專業的研究生進修班。1958年秋,電子光學與電子束管方麵的前蘇聯專家日加略夫來係工作了兩年。
1960-1965年在學校研究生教育的創建階段,五係沈慶垓教授是研究生導師,專業是電子束管專業。
1977-1980年在學校研究生教育恢複階段,五係有王祖耆、劉樹杞、裘明信作為研究生導師,專業為電真空器件、激光技術、微波電子學。
1981年11月,國務院批準首批學位授予權學科,五係具有碩士點學位授予權的學科有“電子物理與器件”。1984年1月,國務院第二次審批學科點,五係又增加“光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特批陳倜榮教授為博士生導師,五係具有了“電子物理與器件”學科點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6年新增本科專業“應用電子技術”,1987年又增加了“電路與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兩個研究生學科專業。
2002年10月經學校研究決定,蔣亞東教授課題組調光電信息學院工作,研究生學科專業又新增:材料物理與化學,電子信息材料與元器件。
光電子技術係(五係)是學校的全國重點學科“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的主要建設單位。在“211工程”“九五”建設期間,新增了“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該學科的博士後流動站;在“光學工程”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新增了3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即四川省顯示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1995年)、信息產業部光電傳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1998年)、四川省信息光電子技術與器件重點實驗室(2000年)。“九五”建設期間標誌性成果有:YAG投影管及其新型投影電視機;光電信息處理與傳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