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成就篇(17)(2 / 3)

1979年,應用所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獲得碩士點,1981年獲得國家首批博士點,1985年建成首批博士後流動站,1987年成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1993年,光學博士點和無線電物理、保密學碩士點獲得批準。1999年,無線電物理博士點獲得批準。從1978-2000年間,形成了包括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信與信息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保密學、光學、無線電物理在內的6個學科點,除保密學外,均是碩、博士招收單位。

物理係也是學校光學碩士點、博士點以及無線電物理碩士點的組成單位之一。

2000年,學校集中3個單位的師資優勢,申報成功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

4.對外交流影響擴大

改革開放為學術交流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先後有耶魯大學的赫希菲爾德教授、俄羅斯的列別捷夫教授等專家學者來訪高能所;劉盛綱院士被聘為國內外10所知名大學的客座教授;俄羅斯、美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與高能所進行了合作交流。從1981年開始,應用所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派出人員到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進行對外交流,並先後邀請了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來所講學,這樣不僅加強了學術交流,而且擴大了學校的國際影響。

二、深化改革促發展(2001年至今)

最近5年是物理電子學院改革發展的5年。學院黨政領導組織全院師生,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改革,推動了學院學科建設、師資、教學、科研以及其他各項工作的快速發展。

1.學科建設創一流

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加強學科建設。2003年9月,經過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準,新增設等離子體物理博士點和凝聚態物理碩士點,2005年又申報成功獲得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現在,學院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和物理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點,6個學科點招收碩士研究生,而且理學、工學兼有,理工結合,特色明顯。2002—2005年間,學院“985工程”、“211工程”學科建設得到學校支持經費2400萬元,為學院學科建設提供了重要保證。

學院學術活動頻繁,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學者上百人次來院講學,多次主持召開國內學術會議,並成功舉辦了4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這既提高了教師的學術水平,又有力地促進了學院學科建設的快速發展。2001—2005年學術交流統計:舉辦學校交流會議9次,參加會議2次,舉辦物理電子論壇97期,碩士生做報告23人次,博士生做報告14人次,在校專家做報告99人次,國內外專家做報告48人次,院士級專家做報告14人次。

2.教書育人創優秀

2005年學院新增真空電子技術本科專業。全院本科生每年招生人數,從2001年的90人增加到2005年的197人,增加了119%;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也大幅增加,到200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增加了220%,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翻了一番。目前,學院有研究生500餘人,普通本科生700餘人,成人教育本、專科學生近1000人。

本科教學方麵,“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以及數學物理方法3門課程先後成功申報四川省精品課程。出版教材6本、專著一本。有兩位教師被評為學校“教書育人”優秀個人,有3位教師被評為學校“優秀青年主講教師”。

學院學生工作成績突出,在學生中初步形成了“誌存高遠,勤奮學習,追求卓越”的良好學風,使得人才培養質量有了顯著提高。被公認為在本科生中實現了各科成績合格率高、英語四級通過率高、授位率高、讀研率高、就業率高,違紀率低,即“五高一低”的目標。學生在參加各種競賽中,也成績突出,獲省、部級以上獎項12個。

3.科研成果顯實力

學院一直以來都是學校的重點科研單位,現擁有“大功率微波電真空器件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和“國家863計劃強輻射”重點實驗室,另外,學院還擁有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室。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基金、國家“863”高新技術在內的大量研究項目,一些研究項目已取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