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成就篇(15)(3 / 3)

學院完成了兩項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在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的牽引下,學院承擔了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持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的規劃任務。

近5年來,學院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四川省教學成果獎4項,共有5門課程獲四川省精品課程稱號。

(2)研究生教學

研究生教育的任務是:麵向國家與社會需求,依托國家重點學科,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培養在電子工程領域具有良好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高級研究型人才。學院以統招研究生教育培養為主體,同時開展多種形式辦學為社會培養人才。2001年至2005年,學院累計培養博士生229人,碩士生1414人。2005年招收工程碩士生近600人。

學院在大力加強研究生理論基礎學習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對研究生掌握基礎理論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合理設置研究生課程和方式多樣、形式靈活的教學模式,擴展了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能力。

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除傳統課程與傳統課堂教授之外,學院還有采用全英文教材、實施雙語教學的課程11門,並設有針對學術前沿的專題講座環節。這些課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也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學院重視學習、吸收、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生培養的經驗和方法,注重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目前,學院已與美國伊諾理工學院、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開展聯合培養雙碩士項目,已選送多名學生參加該項目。

學院培養的一名博士於2006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3.科學研究

電子工程學院是電子科技大學科研規模最大的學院,學院科研力量雄厚,主要涉足雷達探測與成像、電子偵察與信息對抗、目標與環境特性、微波毫米波技術、數字音視頻與圖像處理、集成電路與集成係統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在保持軍事電子科學研究優勢的基礎上,擴展了科研渠道,提高了項目水平。三大類國家級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973”項目)大幅度增加,繼2004年獲得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之後,2006年又獲得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一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項目,橫向協作項目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科研局麵。2005年的科研項目數為2001年的2.5倍,經費為2001年的3.65倍。

申報專利、發表論文數逐年遞增。重大科研項目增長迅速:“十五期間”新增“863”項目24項、新增“973”項目8項;科研經費穩步上升,年均增長500萬元;獲國家獎1項、省部獎14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48篇,其中:SCI檢索40篇、EI檢索45篇,出版著作21部,獲發明專利4項。

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經過全院廣大教職工的共同努力,電子工程學院的科研工作已走上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4.師資隊伍建設

學院在職教師215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37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52人,講師、工程師101人,初級職稱24人。

學院不斷提高師資隊伍中博士的比例。目前,學院教師中,博士49人,碩士114人(其中在讀博士65人)。

學院大力加強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培養,以老帶新。目前,學院40歲以下的教師141人,絕大多數具有博士、碩士學曆,正在成為學院的中堅力量;40到50歲之間的教師有48人,50歲以上的28人。

學院為學科、專業與科研的協調發展,開發教師人才資源,組建了有利於人才自我發展的“三維”組織模式,即每位教師在行政上歸屬於一個係、所或中心,科研上參加一個跨行政係、所或中心的科研團隊,教學方麵參加一個學院層麵組織的教研組。培養了一支有創新能力的朝氣蓬勃的中青年高水平師資隊伍,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5年內新增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新世紀人才7人。

5.國際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