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成就篇(15)(2 / 3)

2001年,在院係調整中,新成立的電子工程學院設立了3個係、1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研究所。分別是微波工程係、電子工程係、信息工程係、電子實驗中心和電子係統工程研究所。

學院是3個國家重點學科、一個國家級教學基地、一個國家級示範中心的責任單位:它們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係統”國家重點學科,“國家工科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現有教職工286人,其中教授41人(含博士生導師29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63人。

二、碩果累累

1.學科建設

2002年初,學院申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係統”國家重點學科均獲成功。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是首批國家重點學科、首批“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學科創始人是我國著名微波專家林為幹院士和著名天線專家謝處方教授,現有獲“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士學位獲得者”稱號的專家學者5人。通過國家“九五”“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設,學科平台得到很大拓展,形成了若幹個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科方向。通過“十五”“211工程”的建設,計算電磁學方向和微波/毫米波MCM和微波/毫米波MMIC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並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擁有較先進的設備與實驗條件。在“211工程”建設資金的支持下,信息產業部“雷達探測與成像研究重點實驗室”、“電子偵察與幹擾重點實驗室”和四川省“電子信息係統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建立和完善推動了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十五”期間,該學科進一步強化了大陣列成像和目標識別優勢領域,在雷達成像與寬帶雷達技術和電子偵察與幹擾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通過較高水準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電路與係統學科累計已為國家輸送了近100名博士。1988年被評為全國唯一的“信號、電路與係統”重點學科。先後獲世界銀行貸款、“211工程”等資助,學科點專用的儀器、設備價值2000萬元以上。

2.人才培養

(1)本科教學

2002年學院著手建設“工科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基地”,2004年12月,該“基地”正式成為我國12個“國家工科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基地”之一,已正式掛牌。2006年,電子實驗中心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得成功,這是目前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全校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和實驗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和條件保障。

學院重視專業建設,不斷改革培養模式、課程體係和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使之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精品課程建設卓有成效。目前有6門課程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其中:“電磁場與波”今年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現代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計劃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

教材建設成效顯著。5年來,已編寫出版教材14部。其中,《電磁場與電磁波》為“全國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精品項目,被多所大學選用,發行量累計達100萬冊;《電路分析基礎》是國家“麵向21世紀課程教材”,發行量達20萬冊;《DSP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十一五”國家立項建設教材6部,計劃出版教材20部。

學院對電子技術實驗進行了體係改革,提出了“基礎、應用、綜合、設計、創新”的五層次實驗教學體係,目前實驗項目119項,其中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項目89個,占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