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成就篇(14)(3 / 3)

學院成立時調整工作的重點是專業建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通信產業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先進管理經驗,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民族通信產業快速發展。行業對通信人才的需求很大,而需要的知識點不斷擴充和更新。經過了若幹次討論、論證後,學院在保留無線電技術係的同時,擴建了通信工程係和信息係統工程係。其專業方向包括通信工程、計算機通信、無線電技術、廣播電視等。學習和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通信技術、各種媒體處理、通信係統與通信網以及各種信息的傳輸、存儲、變換、處理、檢測與顯示技術與係統等領域。學院的教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水平有很大提高,培養出眾多的優秀學生,他們已成為我國通信事業的棟梁。

三、快速發展的通信學院

經過12年的發展,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通信與信息技術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在學科建設、辦學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麵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科和專業排名在全國都名列前茅。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麵,曾受到社會環境的較大影響。通信行業的高速發展和對外開放,外資企業的增多,大量高工資就業機會的吸引,出國人員增多等造成師資力量的流失,加上老一輩教師的退休,使得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在上世紀90年代青黃不接。進入21世紀,隨著學院的快速發展,學校的科研環境、工作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以及引進工作的深入,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逐步穩定了隊伍,並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目前學院共有教職工15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全國教學名師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各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四川省學術帶頭人6人、博士生導師17人,教授25人,副教授31人。

在學科建設方麵,學院抓住“211工程”建設和“985工程”建設的契機,開展學科平台建設。目前學院彙集了“通信與信息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係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四個國家重點學科。擁有通信與信息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係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光學工程、密碼學等“211”建設學科以及通信與信息係統、光學工程等“985”建設學科。通過學校“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和學校“985工程”(一期)重點學科群建設項目的建設,有效地提升了學院的學科地位,加快了發展速度。其中國家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係統”在2001年全國重點學科評議中的得票率並列全國第一;《科學時報》公布的2004研究生院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通信與信息係統”專業排名,學院排名第四,2005年上升到第三。

在科研基地建設中,學院以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契機,在學院已經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抗幹擾通信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寬帶光纖傳輸與通信網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又新建設了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它們是“通信與信息係統”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通信與信息係統中的信號處理”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移動通信與個人通信”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這些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大大提升了科研水平,改善了學科平台和科研條件。近年來學院科研經費快速增長,近3年科研總經費近5000萬元,獲省部級獎2項、國防科技獎2項,發表論文近1000篇,申請發明專利近100項。

同時,學院在科研方向、科研任務的內涵上不斷提升,向創新性、基礎性深入。以2005年為例,學院除了承擔大量預研和型號項目外,新申請成功9項自然科學基金(含重點一項),總經費339萬元;在2005年發表的281篇論文中,三大檢索論文達到130篇。目前學院在軍事抗幹擾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寬帶通信網技術、光纖器件和光纖傳感技術、寬帶光纖傳輸係統技術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通信中的信號處理、通信集成電路與設計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技術突破和應用成果,並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