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成就篇(13)(3 / 3)

為了徹底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冤、假、錯案影響,1978年以後,保衛處在糾正錯誤案件、落實政策、複審案件、調查案件中作了大量工作。及時解決了一些遺留問題,消除了不良影響,較好地完成了黨委和公安機關交辦的各項任務。

保衛處工作逐漸恢複活力,走向正軌。1986年9月以後,保衛處逐漸發展成為組織機構比較科學合理、講效率、重實用的工作隊伍,調研科、治安科、消防科、內勤科職責逐步明確。裝備也有了較大的提升,擁有警車、警用摩托、攝像機、照相機、計算機等器材。人員得到充實,先後引進多名大專院校畢業生,人員素質也逐步向知識型專業化發展。

製度建設不斷完善。1983年起,擬訂《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治安安全暫行管理細則》,開展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專項鬥爭。同年擬訂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校園治安秩序管理處罰細則》等一係列規章製度。1985年2月還湧現出校衛隊員林相樹同誌隻身現場抓獲持刀殺人歹徒的英勇事跡。

1988年7月按照國務院文件規定和重點高校安全工作的需要成立公安科,直屬市公安局領導。公安科於1991年7月改為公安分處,增大了執法權和打擊刑事犯罪的力度。1987~1995年,保衛工作多次受到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表彰。保衛工作集體受到表彰達40次,其中省、市以上政府表彰就達30次,有4人次獲省、市政府和廳、局表彰,還有多人獲市消防安全委員會嘉獎。

1996年1月,調整後的保衛處領導班子,抓隊伍正規化建設,整頓思想作風,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年年獲得成都市公安局和成都市防火委員會表彰。

三、開拓創新成績喜人(2001—2006年)

2001年7月,隨著學校的全麵改革,處、科領導幹部和職工實行全員聘任上崗,內部機構設置和職能作了相應調整,治安科、消防科、綜治辦合署辦公,幹部由過去的21人精簡為15人。經過調整後的保衛隊伍精神麵貌煥然一新,處領導因勢利導,堅持“抓隊伍,促工作,壓發案,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從更新理念、加強教育、完善製度、落實責任、加強管理、消除隱患等方麵狠抓落實。近年來,有效地控製了各類安全責任事故和災害事故的發生;治安、刑事案件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校園及周邊的治安環境秩序得到明顯改善,為學校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環境。學校年年被成都市公安局評為“安全保衛工作先進單位”,鄒壽彬校長還代表學校在教育部召開的高校安全工作視頻會議上作了介紹經驗的發言。6年來共獲得各級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共計24項。

1、1.高度重視責任落實

2001年起,學校成立由黨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學校安全領導小組和校長擔任主任的學校消防安全委員會,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責任重於泰山”的安全觀,做到了安全工作經費有保障、安全檢查考核有標準有要求、年終總結有獎懲。學校還製定了“安全保衛工作目標責任考核獎懲製”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製”。

保衛處在工作中提出了“熱情服務師生,甘做無名衛士”的新理念,學校保衛工作由過去以“專政”打擊為主轉變到為師生員工提供安全服務為主。部門嚴格履行“有求必應、有難必排、有險必搶、有災必救”的工作職責,全麵提升保衛隊伍形象。同時為加強內部管理製定了係列規章製度。

1、2.綜合治理治標治本

創建安全文明校區,營造良好校園環境。開展校園周邊和校園內部環境專項治理整頓,學校投入資金收回了長期嚴重幹擾和影響學校安全的踏水新村和永聯村的土地,使學校周邊治安秩序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保衛處對東院和南院住宅區進行專項整治,拆除100多家亂搭亂建的商業攤點,消除了家屬區治安、消防隱患。

建立和完善了學校周邊安全管理聯動機製: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共同管理校園內的安全、消防工作;協調公安、交警等部門建立聯動聯治機製,轄區地方政府牽頭在校園周邊成立由公安、交警、城管、衛生、文化、工商和學校職能部門參加的“校園周邊綜合整治協調小組”。

對教學區的交通安全秩序進行了專項整治,修訂了《校園交通秩序管理規定》,完善了校園交通標誌標線,使校園交通秩序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