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風建設
學校將學風建設作為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學生工作把“以學為本,促學生成才”作為指導思想,以“學風建設”為中心任務,狠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製度建設,嚴格學生管理。開展“綜合治理”,努力嚐試“教、學、管”三方相互結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促進優良學風形成並使其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製,並提出了“繼續奮鬥3~5年,做祖國建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的奮鬥目標,大力倡導學生報讀研究生繼續深造。
依托學風建設,2003年開始,改變以前推薦評選優秀班集體的做法,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優秀班集體創建活動,突出全麵參與和班級學風建設,3年來,共有近900個班級參加了創建活動,共創建“陳邦清班”21個、校優秀班集體113個、校合格班集體42個。通過優秀班集體創建,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了積極向上、奮勇爭先的局麵,各班級的考試通過率、四六級通過率、考研率等指標都有了很大提高,有力促進了學風建設。
3.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進宿舍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對學生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我校又是以電子類學科為主,電腦的使用率遠遠高於其他學校,因此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資源優勢,在近幾年我們將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到宿舍和網絡。學校專門開設了學生門戶網站和BBS相關站點,實現了學生思想教育的網絡化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
我校本科學生在2002年搬入了完全由社會投資建設的校外公寓——“南院學生公寓”,針對新情況,學生工作“南移下沉”,低年級輔導員入住學生寢室,所有輔導員進入宿舍辦公,全麵了解學生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將校園內課堂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宿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也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要培養出合格的人才,首先就要培養心理健康的人才。學校從1988年起,不定期地向學生進行心理谘詢服務,1991年5月成立“電子科技大學心理谘詢中心”,掛靠在德育教研室。1995年6月成立了“電子科技大學心理衛生協會”,在學生中普及心理衛生常識,對提高心理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每年新生入學初,就進行全體心理健康測試,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和預防潛在問題。
5.服務於人,全麵成才
(1)不斷完善激勵機製,引導學生全麵成才
學生激勵是學生管理工作當中一個重要的方麵,通過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評定獎學金以及多種表彰等,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全麵成才。
1986年之前,學校根據《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先進班集體”評選辦法》、《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學生品德評定試行辦法》,對學生進行考評。
1997年之後,製定《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德智體綜合測評實施細則》,對學生德育、智育、體育三方麵按30%、60%、10%的折算比例進行考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獎學金除了人民獎學金外,還有單項及專項獎學金。
2002年起,學校先後製定了《電子科技大學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細則》、《電子科技大學獎學金評定辦法》、《電子科技大學學生獎勵條例》等文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學生激勵體係。測評內容由原來的德、智、體三方麵,改為基礎性素質和發展性素質,提倡以學為主、全麵成才,鼓勵學生科技創新;獎學金逐步發展為人民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專項獎學金、新生獎學金、單項獎學金等多重並舉的局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申請不同的獎學金;學校進一步規範了學生獎勵類型,設置了以“成電傑出學生”、“優秀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畢業生”為主要內容的個人獎,和以“陳邦清班”、“先進班集體”、“星級寢室”為主要內容的集體獎。學校表彰的方式有授予榮譽稱號、通報嘉獎、頒發獎章、證書或喜報、載入檔案和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或獎學金。
(2)構建家庭貧困學生資助服務體係,關心、關愛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