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成就篇(8)(2 / 3)

我校一貫重視貧困學生資助工作,已逐布建立起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保險等為主要內容的貧困學生資助體係,保證了學校無一名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2001—2005年,發放各項獎助共4600萬元,接近建校以來前40年各項助學金總合的2倍。

(3)注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

學校注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決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輔導員定期與學習困難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及時將學習成績通報家長,發動家長一起做工作;選派優秀任課教師對他們進行單獨輔導,組織優秀學生與他們進行“一幫一”;將學習成績列入優秀團支部、先進班集體的重要考評內容,形成了學校、家長、同學一同幫扶學習困難學生的局麵。2001年後,加強了對學生學習的過程管理,根據不同情況,每學期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學業提醒或警示。根據不同學生的特殊情況和要求,及時調整專業、住宿或年級。此外,還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效防止了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成績下滑,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幫助”。

(4)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工作服務

計算機信息管理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和服務的必然趨勢。學校利用在信息學科上的優勢,逐步探索並開展信息化建設,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工作服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生信息管理係統”(SMIS)獲第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二等獎,並被許多兄弟高校引進使用。“學生之家”網站(www.stuhome.net)在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http://www.univs.cn)舉辦的全國高校百佳網站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十佳校園學生門戶網站”。

四、校園文化建設

建校之初,黨政領導十分重視文娛宣傳工作,努力以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鼓舞全校師生員工的鬥誌。1956年9月,組建了管弦樂隊,產生了較好的影響並帶動了校園文化活動的興起。隨著文娛活動的開展,社團活動也相繼興起,大學生合唱團、舞蹈隊、川劇隊等文藝社團應運而生。

1977年,恢複高考製度後,各種文藝社團陸續重建,在以後的幾年間,學生詩社、影視協會等20餘個學生文化社團相繼建立起來,定期舉辦係列活動;1981—1984年,注重思想教育和智能培養的校園文化活動繼續發展,成立了大學生演講團;1981—1983年,開展了幾十次演講賽與口才訓練講座,舉辦了30多場演講會;1985年,創建“大學生業餘美育學校”,極大地促進了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1988年在“首屆蓉城青年文化藝術月”活動中,大學生合唱團、舞蹈藝術隊榮獲冠軍;1991年後,科技文化活動在學生中興起,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正逐步由單一的文化娛樂活動發展為科技類活動,內容更加多樣化;1993年學生合唱團榮獲成都市大學生合唱比賽一等獎;1993—1994年,組建40餘人的大學生銅管樂隊;1995年,組織了第一屆校園歌手大賽;1998年,參加“新德克杯”功放製作大賽、“Intel 98係列活動”,參加四川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節,獲文化節目類一等獎和美術、書法、攝影作品類一等獎;1999年,組織參加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榮獲二等獎一名;2000年組織參加全國大專辯論賽獲亞軍。

跨入新世紀,校園文化更加異彩紛呈。校園文化從內容上適應時代的變化,結構走向多層次。弘揚主旋律,堅持正確性,強調主體性,注重大眾性。倡導高雅文化進學校,開展具有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

在科技學術活動和競賽方麵,2002年,獲首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最佳策略獎”。2003年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及“美國大學生交叉學科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2004年全國IBM軟件設計大賽一等獎;第七屆、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多項個人獎;2005年,榮獲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特等獎和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校學生共獲得8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在全國525所參賽高校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