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成就篇(7)(3 / 3)

1963年,學校抽調部分政治課和專業課教師擔任專職學生輔導員。1964年,學校選留了36名應屆畢業生作為輔導員和班主任。同時黨委決定由學生輔導員或班主任兼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團總支書記並參加係學生會工作。同年底,黨委決定設立大班(約120名學生),班主任任大班班委會班長。1個大班就是1個民兵連,班主任為連長,輔導員為民兵連指導員。

“文化大革命”開始,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受到很大衝擊。

恢複全國統一高考招生製度後,學校各專業全麵招生,在校學生增加,學生的管理教育麵臨新的形勢。黨委及時調整充實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專職幹部隊伍,在1979年抽調50多名幹部擔任學生輔導員,每個小班都配備教師兼班主任。同時,要求各係黨的組織要有領導同誌分工主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求各業務部門,都要結合本職範圍的工作,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984年開始,學校從本科畢業生中選留優秀畢業生擔任學生輔導員。從1995年開始,學校實施“2+3”輔導員選留機製,即從免試讀研的優秀本科畢業生中,每年選拔考核15名左右留任輔導員,他們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滿兩年以後將繼續深造讀研究生。這一時期,恢複並調整了校、係兩級學生工作領導小組。

進入21世紀,按照新時期對學生工作的要求,學校對學生工作隊伍提出了“四要”(即立意要高,思路要新,工作要實,管理要嚴)和“四講”(即講政治,講水平,講實效,講奉獻)。“四要”和“四講”要求學生工作隊伍人員要站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高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按照這樣的標準,學校從輔導員選聘入手,從隊伍建設的基礎環節入手,堅持“高進”原則,好中選優,確保質量,從源頭上保證了學生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學校於2003年在原有的“2+3”輔導員選留機製上提出並啟動了“4+2”選聘方案,即每年選拔一批免試讀研的優秀畢業生做輔導員,工作4年,從第2年起邊工作邊選修研究生課程,進行碩博連讀,工作4年後脫產學習2年,畢業後可授予博士學位。2004、2005年學校共計選聘了24名優秀畢業生通過“4+2”方式加入到輔導員隊伍中;同時,學校采用向校外公開招聘的方式,吸引外校優秀畢業生的加入,優化學緣結構。

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校50年來,學校對學生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個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十五”期間,學校在總結過去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愛國、守法、誠信、理想、堅毅、成才”十二字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題並在大學生中深入開展“理想、人生、成才、就業、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主題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正確處理國家與個人、事業與工作的關係,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成才觀,確立人生目標,立足學習,全麵成才,報效祖國。50年來通過幾代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逐漸形成了電子科技大學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1.主題教育貫穿始終

我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形成六大主題教育,貫穿於整個大學全過程,相互滲透,形成了板塊滲透式教育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畢業生畢業教育、黨建工作、網絡教育、專業教育等對學生進行理想成才教育。每年都有數百名同學到國防建設重點單位和艱苦地區工作;二是通過創建先進班集體和星級寢室活動、開學典禮、畢業授位典禮、優秀學生表彰大會等進行集體榮譽教育;三是通過誠信檔案、考試、誠信講座對學生進行法律道德教育;四是通過心理素質測評、心理健康講座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五是通過“成電講壇”、藝術團活動、辯論賽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目前共舉辦“成電講壇”96講,聽眾達5萬餘人,開展“成電杯”辯論賽21屆,各類大型藝術活動晚會20餘場;六是通過軍訓對學生進行國防軍事教育。1985年我校成為全國首批52所學生軍訓試點院校之一,20年來,先後有4萬餘名學生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