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0年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一支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但與我校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要求相比,師資隊伍仍然存在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中青年傑出人才匱乏,以及優秀團隊數量偏少的問題。師資隊伍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十一五”期間,我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師資隊伍總數達到25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60%左右;具有國外學習經曆(學曆)教師的比例達到50%以上。構建出10個左右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原創能力和競爭實力強的學術團隊;培養和引進50名左右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形成一支200人左右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學術視野開闊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隊伍;培養一支600人左右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幹隊伍。
(撰稿:何春審稿:徐紅兵、葛鵬等)
高等教育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幹部隊伍建設和黨建工作在高校的改革和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並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建校50年來,學校把握各種發展機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這期間,幹部隊伍建設和黨建工作為學校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一、幹部隊伍建設和黨建工作發展曆程回顧
1.建校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間(1956-1977年)
1956年11月,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前身)成立院黨委,共有黨員141人。
1959年6月,學校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黨委書記蔣崇璟做了題為“全黨團結一致,調動一切力量,為大力提出教育質量和積極建設學院而奮鬥”的工作報告。這次大會對學校各級黨的組織進一步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負責製,充分發動群眾,積極完成各項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20世紀60年代初期,為了加強後備幹部的培養,黨委決定從青年教師和畢業生中選拔數十名思想素質好、文化水平高的優秀青年到學生工作和黨政機關崗位上,這些同誌後來多數成為中層幹部,少數成長為校級以上幹部。
1966年3月,學校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黨委書記羊君度做了題為“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突出政治,全麵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為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國防科學技術人才而奮鬥”的工作報告。報告強調:努力從加強黨員教育、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主集中製、加強黨支部建設、加強幹部管理工作和改進領導方法與工作作風等工作入手,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正常的學習、工作秩序難以維持。1971年初,根據中央的指示,90%的黨員恢複了組織生活,建立了7個臨時黨支部,恢複黨課學習。4月,學校召開了第三次黨代會,黨委書記郭堅化做了題為“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永遠沿著毛主席革命路線奮勇前進”的工作報告。
2.改革與發展階段(1978-1999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隨後,學校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學習三中全會以來的中央文件,對黨員普遍進行了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恢複了黨課,健全了組織生活。
根據“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的要求,1981年2月,對校領導班子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整。1983年,對係、處班子進行大幅度調整,選拔了一批中青年幹部充實和加強係、處領導崗位。幹部隊伍在年齡層次、文化程度、知識結構等方麵得到了改善,從組織上保證了新老交替的穩步進行。
1983年12月,學校召開了第四次黨代會。黨委書記原鈞做了題為“振奮精神,同心同德,為開創成電的新局麵而奮鬥”的工作報告。報告指出,搞好學校黨的建設,就是要抓好黨員教育,把黨員和幹部教育培養成為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加強領導班子團結,改進工作方法和作風;要搞好黨員發展工作,發揮黨支部的作用。
1984年,學校開始按照“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的方針,集中3年時間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在1990年又進行了黨員重新登記工作,健全了基層工作和黨內生活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