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成就篇(3)(2 / 3)

一、學科建設發展曆程

學科建設的成就是高校教學、科研水平和學科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是體現大學水平的重要標誌。50年來,經過幾代成電人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學科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有力地推動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提高了辦學層次,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1.建校初期專業設置及發展

1956年7月,高教部批準我校招收學製為4年的無線電工學專業副博士研究生,林為幹、馮秉銓為指導教師。同年,批準“超高頻電真空器件”和“無線電測量”兩個專業招收2年製研究生。1957年,“無線電設備製造工藝”專業獲準招收研究生。建校4年來,我校專業建設有了很大發展,1960年開始招收三年製研究生,增設了“無線電通訊”等13個研究生專業,共有16位指導教師。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停頓。1978年恢複研究生教育,學校設8個研究生專業、13個研究方向。

2.學科的建立與發展

1981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及二級學科劃分目錄和細則,我校將原有的專業有計劃、有重點、有組織地進行調整和組合,開始建立學科。從此,我校學科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1981年11月,國務院批準我校為全國首批擁有博士學位授位權單位,批準了3個博士學科點、4名博士生導師,同年招收博士生7名,占四川省當年博士生招收人數的53%;同時,我校“通信與電子係統”等7個學科獲準擁有碩士學位授位權。1984年,我校獲準新增“光學”等兩個碩士點。1985年,學校獲準為全國首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單位之一,也是全國電子類院校和西南地區高校首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唯一單位。同年,我校“通信與電子係統”學科接受國家教委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家組的評估檢查,獲得“A類學科”評定結果。

1986年開始,學科建設工作進入迅速發展時期。我校在國家重點學科申報方麵成績顯著,學位授權點申報成果豐碩,學科評估成績良好,逐漸發展成為高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單位。主要成績有:

1986年獲準新增“通信與電子係統”博士點、3名博士生導師和兩個碩士點;1987年,我校獲準試行開展接收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博士學位工作,1991年成為授予具有同等學力碩士學位免檢單位;1988年,我校“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3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90年,獲準新增“半導體器件與微電子學”等4個博士點、7名博士生導師、4個碩士點,另有9個學科被機械電子工業部評審為部級重點學科;1993年,獲準新增“光學”博士點、10名博士生導師、4個碩士點,實現了理學門類博士點零的突破;1995年,學校獲博士生導師自審權,首批自審新增博士生導師18名,同時獲準新增7個碩士點,並有2個學科成為省級重點學科;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並實施《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1998年我校被批準招收培養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1997年我校被批準招收培養工商管理碩士(MBA),2002年我校獲準首批招收培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全國共計30所高校);1998-2000年,我校先後新增“電子科學與技術”等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及博士點共5個,“無線電物理”等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2002年,我校“物理電子學”等6個學科獲準成為國家重點學科,至此,“電子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一級學科中所有二級學科均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我校新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等4個博士點,自行審批增列的5個碩士點獲國家學位辦公室批準;2003年,我校獲準成為高等學校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培養單位,並獲準成為全國9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2004年,我校新增兩個省級重點學科;2006年,我校獲準新增“物理學”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應用數學”等4個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在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範圍內,我校2002—2005年自主設置的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均獲國家學位辦公室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