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技條件平台建設的同時,在加強科技條件平台資質建設方麵也取得進展:
2003年通過民用和國家軍用標準質量保證體係認證,2004年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2005年第一次通過質量體係監督審核之後,2006年我校第二次通過質量體係監督審核。2006年成功通過“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二級單位保密資格審查認證”,使得我校成為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取得軍工、科研、生產三證的高校。
6.創新體製和機製
學校在科技工作中十分重視體製改革與運行機製創新工作,堅持“向體製創新要動力、向機製創新要活力、向隊伍建設要能力”的發展思路,取得了明顯成效。
(1)政策創新。學校出台一係列政策,激發廣大教師從事科技工作的積極性,促進科技工作的發展。推出研究員職稱係列並進一步加大了對科技工作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的獎勵力度。
(2)體製創新。作為學校科技體製改革與運行機製創新所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2002年學校以國家工程中心建設原則為指導,成立了“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係統工程設計中心”即學科性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學校已按照此模式成立了5個學科性工程研究中心。我校以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性工程研究中心及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為承接科研任務的主要實體,正在形成新的科技創新體係。
四、我校科技工作的奮鬥目標和基本思路
我校科技工作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奮鬥目標是:“著力提升我校科技創新能力,壯大科技實力,使我校成為我國在電子信息領域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應用研究的重要方麵軍、產業化的生力軍,促進我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為實現上述奮鬥目標,我校科技工作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人為本,瞄準國家目標,抓住學科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學科交叉,突出應用特色,增強資源共享,崇尚科學道德,深化體製改革,推進科技創新。”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我校科技工作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基本思路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質量、增量’為核心,‘方向、隊伍、基地’為抓手,通過觀念和體製創新,完善‘三足鼎立’的科研架構,構建立體網格科技管理體係,走規模水平並重的特色型的科技發展之路,使我校科技工作快速持續發展”。
基於上述基本思路,我校科技工作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工作重點是:
1.著眼創新和提高,力求重點突破
全體教師尤其是學術帶頭人要牢固樹立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瞄準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和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凝練重點學科方向,集中優勢力量,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並充分考慮我校優勢學科布局,加強組織力度,選擇科研項目,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在創新和重點研究方向上,實現重點突破。尤其要注意在交叉中探索前沿,在集成中加強攻關,在合作中著力創新。避免將較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放在低水平項目上。
2.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一方麵,要不拘一格、精心選拔人才,相對地穩定一支精幹、高水平的基礎研究骨幹隊伍,長期潛心於基礎研究;另一方麵,要科學地評價基礎研究工作,形成有利於開展基礎研究的學術環境和氛圍,積蘊原始創新能力,力爭取得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逐步推行首席科學家製。
3.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增強集成創新能力
要以改革為先導,建立若幹以團隊為組織形式的、適應多學科集成攻關的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以及有利於集成創新、資源共享的科技平台,加強對重點和重大項目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和服務保障,努力爭取承擔對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國家安全、科技進步有重大意義的攻關任務,力爭取得一批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成果。逐步推行團隊負責人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