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之歌》的基礎上,應工會之邀,將它縮寫為一首校園歌曲《我們的學校》,後由四川音樂學院作曲係宋名築教授譜上了曲:
“沙河的水輕輕流淌,校園處處桃李芬芳。灑下汗水,播種理想,我們站在巨人肩上。希望的種子從這裏播下,理想的花朵在這裏開放。歲月悠悠、情深誼長,成電是我懷戀的地方!”
“每當我們歡聚一堂,成功的喜悅共同分享,繼往開來,高瞻遠望,熱血在我們胸中激蕩。人民的囑托在耳邊回響,曆史的重任在我們肩上。團結奮進、求實創新,校園正升起明天的太陽!”
四十五抒懷
轉眼之間,電子科技大學45周年就到了,這一年計算機學院也開始了新的學科整合,又迎來新的創新和開拓,成電校園也今非昔比,新貌展露。這一次,我選擇了以自由詩的題材來抒發對學校的祝福,也作為校慶晚會上的詩朗誦。拙作如下:
“您是什麼模樣?我在端詳。您是什麼形象?我在遐想。您來自何處?我在回憶。您將去哪裏?我在向往。
啊,45年的曆程,電子科大,您曾經曆滄桑;啊,45年的奮鬥,電子科大,您在茁壯成長。
回首當年,當巨卷初開,三支勁旅走來……;從東海之濱、從鍾山之麓、從越秀南疆;開啟了中國電訊教育的新篇章;半個世紀,當宏圖展現,電訊人奏出了高科技時代的交響。
這裏曾是一片荒涼,電訊人改變了它的模樣;這裏曾是科技騰飛的基地,電訊人貢獻出青春、實現了理想。這裏,有三代師生的接力和拚搏;這裏,有三代領袖的重托與期望;在這裏,成就了學子一個個夢想;從這裏,托起著未來一個個太陽。我們,鑄造過中國電子信息的豐碑;我們,譜寫著中國高等教育的華章。
有一天,我來到您的身旁,一腔熱血、一副衷腸;有一天,我融進您的洪流,一身自豪、一臉榮光。幾度春秋、幾度寒暑,聽教室書聲琅琅;幾多熱情、幾多辛勞,看校園桃李芬芳。
電訊園的沃土培育著棟梁,辛勤的園丁放飛著希望,教育譜寫著未來,知識凝聚著力量,理想的花朵在這裏開放。
我們曾有過勝利的喜悅,也有過挫折的憂傷。團結、奮進,像校園的梔子花年年盛開;求實、創新,如道旁的丹桂樹永遠飄香。
每當我們歡聚一堂,豐收的喜悅共同分享;繼往開來,高瞻遠望,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讓我們展開科技的翅膀,在廣闊的藍天翱翔!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在知識的海洋乘風破浪!
新的目標與征程,已經擬就,讓我們去探索、拚搏、開創;新的機遇與挑戰,已經提出,由我們運籌帷幄、奮鬥既往。我們的未來充滿挑戰和希望,我們的明天將更加燦爛輝煌!”
五十抒懷
今年,成電母親50歲了,我再次看到了她的青春煥發。早在年前,同班同學就開始聯係,說我們這些“奔六”(60歲)的校友,今年一定要回去看看,一定要再坐在沙河邊,再吟唱那當日的歌謠,再執學子之手相互祝願。他們說:成電,那是留有我青春的地方。於是,就有了《眷念》(你和我)和《那個有我青春的地方》,獻給成電50周年。也想把它們譜成一首歌,卻愧無點配音符“豆芽”之才。
第一首《眷念》(你和我)
“楊子鍾山送別了我,長江珠江哺育了我,巴山蜀水擁抱著我,錦水芙蓉親吻著我!啊!這條長河我曾經走過,有了您就有了我!無論路途坎坷,我不棄不舍;盡管千裏跋涉,我一路高歌。啊!成電,我愛著您、您想著我。我對您的眷念,是那永不消失的電波。”
“沙河把漣漪獻給我,梧桐把清涼送給我,銀杏把流金灑向我,梔子花把清香留給我!啊!這部曆史我也曾寫過,為了你也為了我!祖國的期望,我用青春擔過;國防的藍圖,我用奉獻繪過。啊!成電,我祝福你、你祝福我。我們是你的兒女,桃李爭豔、群星閃爍。”
第二首《那個有我青春的地方》
“無論你有多忙,都要回來看看,這是蕩漾過你青春的地方;梧桐遮陽、梔子飄香,銀杏從綠漸黃,五彩的人生在這裏點亮;當記憶牽動回想,當思念充滿心房,盼你回來,共敘那往日的樂章!”
“無論我走多遠,都要回去看看,那是鑄造過我理想的地方;時光流淌、身影繁忙,愛情朦朧漸長,事業的征程從那裏啟航;當經曆已付滄桑,當未來催促展望,我要回去,共話那未來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