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韶華篇(10)(1 / 3)

心血灑去滋桃李

在讀本科時,每次馮老師上課,總感覺她看書本是幾乎把臉放在講義上才看得清楚。本來以為馮老師是因為老年人的近視,可那天馮老師卻告訴我們描述她雙眼的一個等式:

0.8+0.1=0.9<;1.0

可能是由於尿毒症的原因,馮老師在1989年從美國回來後,小時候就近視的她,玻璃球體後脫落,隻要一轉動眼睛,就感覺眼前有一隻大蚊子在飛,擋住了視線。而在用眼過度的時候,就會紅眼,而且玻璃體出現了裂痕,又因為年齡大,不敢手術,否則有變瞎的危險。右眼睛高度弱視,配上1000度的眼鏡片矯正後都隻有0.1的視力,而左眼配上500度的眼鏡片矯正後則能達到0.8,所以在眼鏡的幫助下,總的視力也才0.8+0.1=0.9,不到1.0。而馮老師就是靠這不到1.0的視力,幾十年如一日地讀書、上課、批改作業,還經常用電腦,每天有10多個小時的時間高強度地使用眼睛。當我們幾個學生歎惜她的視力和想起她為我們批改論文的專注精神時,馮老師隻是泰然一笑,告訴我們說,有一種說法,人的右眼比較容易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麵,因為右眼有相關通道連接到大腦專門對不好的事物形成看法的區域,所以由於右眼的弱視,她反而看不到,或者看不清楚不好的東西,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美好的一麵。

馮老師上課專注是出了名的,50歲生日那天還照常上課的她根本沒有發現教室的後麵進來了一位“陌生人”。事後收到生日祝賀詩的時候,馮老師才知道是當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時,在安徽丹陽湖農場勞動時候的摯友剛好從貴州出差到成都,順道來看她,看到馮老師上課那麼專注便不忍心打擾她,後悄然離去。過了一陣子,馮老師收到了這位摯友的詩:

聞馮鬥五十初度

資陽靈氣育精英,

錦水驚濤卷炮聲。

吳下難申才女怨,

西征不改故園情。

心血灑去滋桃李,

玉帶織成映月明。

忽報今年知天命,

淩空一燕雨中輕。

忠華詩澤英書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卅日

作為50年代讀翻身書的第一代人,馮老師在經過了16年係統的學校教育和6年的社會教育(文化革命,上山下鄉,農場勞動,當兵鍛煉)後,與電子科技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一輩子讀書、教書、編書。自1967年7月畢業於四川大學外文係英國語言文學專業以來,一直從事英語教學、英漢翻譯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曾赴美研修語言學和英語教學。1983—2001年間曆任電子科技大學外語培訓中心主任、外語係副主任、係主任;曆任四川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大學外語研究會、全國翻譯協會理事。從教30餘年,為高校英語專業、對外培訓和公共英語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主講過《英語精讀》、《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聽說》、《大學英語(1—6級)》、《英美文學》、《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翻譯學》、《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等10多門課程,教學效果優秀。發表論文、譯作、編譯教材、辭書、編審電子課件、英文刊物等若幹。主持多項教學科研和課程建設項目,其中四項相繼在1993—2002年間獲省政府第二、三、四屆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一項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馮老師全程參與了“文化大革命”後複課後的相關教學工作,而那時候外國語學院的師生人才輩出,如現在留校任教的羅瑞麟老師,現在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的楊躍老師。在馮老師的主導和參與下,6係(即,外語係,外國語學院的前身)係小誌氣大,經過緊張的籌備,1996年被批準招收研究生,並獲準建立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碩士學科點,1997年正式開始招收研究生。

一聲“馮媽”一聲情

作為馮老師的學生,我們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她在學習上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來不得絲毫的馬虎,而在生活上則和我們打成一片。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馮媽。

在學習上,馮老師非常注重鍛煉我們的能力,在我們剛成為她的學生而研究生還沒有正式開學報名的時候,她就已經來“抓壯丁”了!我讀大四下學期的時候,她就把我叫上參加高教社主持的暢通英語的相關編輯工作了。當然,去年暑假,還沒入校報到的研一的師弟師妹也是早早就被召來做相關的項目了。就是在馮老師的“魔鬼”訓練下,我們比別的同學學到了更多的東西,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